2024-05-28 19:51
医院手术楼外,有人忙着给进进出出的患者及家属递小卡片,上面印着“互助献血”几个字,并附有电话号码。说是“互助”,其实并不免费。有病人家属打小卡片上的电话,对方称找人代为献血400毫升,要价2000元。据法治日报报道,北京、天津的多家医院门口或卫生间内,都贴着“互助献血”的小广告,“爱心补助”等社交群在网上长期存在。
早在2018年,当时的卫计委就叫停了互助献血制度,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背后存在“血头”卖血利益链。但是,基于献血法规定“国家提倡并指导择期手术的患者自身储血,动员家庭、亲友、所在单位以及社会互助献血”,所以,当医院血库血量不足、患者又着急择期做手术时,医生就会提议患者的亲友互助献血,再去申请等量的手术用血量,定向给患者使用,整个流程建立在无偿献血的前提之下。由于部分患者亲友不符合献血条件,又不愿意等待手术排期,就会花钱找人代为献血;加上医院和献血站对献血者的身份审查不严格,都给“血贩子”奔走牵线、收取费用留下空间。
据报道,血贩子大多左手牵着病人家属,右手拉着献血者。他们先广撒网,在医院找好有需要的病人家属,再将所需血型、要求、价格发到社交群里,等待献血者“应聘”。献血者在指定地点献完血后,一手向血贩子交献血卡,一手就能拿到现金。随后,血贩子和患者亲友再将卡交给医院换血,完成交接。纵观整个过程,形成周密完整的灰色产业链。血贩子靠牵线,收入相当可观。报道中,使用400毫升血,患者家属需支付2000元;而“血贩子”收一张400毫升的献血卡,只支付400元,可谓暴利。
以亲属间互助献血的名义,做着血液买卖的勾当,血贩子游走在献血法边缘,甚至诱导一些无偿献血者走向有偿献血,抬高了患者的用血成本,理应受到法律制裁。但同样需要正视的,是医院血量紧张和患者用血需求的矛盾。患者求助血贩子,其实是无奈之举。
因此,杜绝有偿互助献血的关键,在于无偿献血的供应量要跟得上。一方面,应该鼓励更多社会公众关心、参与无偿献血,积极探索完善无偿献血者激励措施。今年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明确,荣获无偿献血奉献奖、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奖的献血者,可按照当地政策享受免费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免费游览政府投资主办的公园和免交公立医院普通门诊诊察费等优惠,实实在在的奖励对无偿献血能够起到正向激励的作用。
另一方面,血液调配的预警机制和透明度还有待提升,不同医院之间血液能实现有效共享,才能保证血资源均衡,确保患者及时得到救治。要特别指出的是,国家鼓励无偿献血者及其亲属优先用血,但近期各地出现无偿献血者异地使用遇阻的情况,亟待引起重视。让无偿献血者及其亲属有血可用,才不会凉了“热血”。
有偿互助献血乱象,需要职能部门清理整治;提供足够血源,保障患者利益,则既需要医院加大血源供给,更需要“热血”人士助一臂之力。无论如何,化解“血荒”,让患者时时刻刻有血可用,是最大的底线,也是根除非法有偿献血营生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