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审判如何通过贯彻实施民法典,“典”亮人民群众美好生活?
法院如何能动履职,以民法典“规则之治”护航新时代首都发展?
民法典稳预期、固根本、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如何在公正与效率的统一中加以实现?
5月28日,北京一中院召开“民法典贯彻实施新闻发布会”,通报北京一中院近年来在贯彻实施民法典中做深做实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基本情况和亮点成效,发布十大典型案例。发布会由北京一中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张仪涛主持。
发布会上,北京一中院党组书记、院长马强通报了北京一中院贯彻实施民法典的工作情况,从弘扬核心价值、准确适用新规、保障数字经济、对接程序规范等方面,展现北京一中院“聚焦重点亮点,铺展以人民为中心的司法答卷”新作为;以民法典各个分编为牵引,介绍北京一中院“公正高效司法,写好民法典立法精神的实践篇章”新成效;从案例、司法建议、调研、普法等维度,描述北京一中院“依法能动履职,绘就民法典助推社会治理”新图景。
马强表示,贯彻实施好民法典是人民法院的重要职责使命。北京一中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切实实施民法典的重要讲话精神,把民法典的权利保护理念融入审判执行工作各环节,仔细聆听群众心声,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在决断于法庭、远虑于社会、服务于时代的实际行动中,推动实现以良法促善治,为新时代首都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司法保障。
北京一中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李忠勇通报了北京一中院审理的民法典十大典型案例。案例涵盖民法典各个分编,包括隔代抚养案、遗嘱设立居住权案、核心价值观化解邻里“心墙”案、合同僵局案、网络主播跳槽案、高铁霸座案、智能门锁案、彩礼新规案、打印遗嘱案、文体活动自甘风险案。李忠勇着重介绍了上述案件在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维护交易秩序、规范平台经济、保障个人隐私、增进家庭文明建设等方面的典型意义。
△扫描二维码查看案例
记者提问环节
就司法审判如何通过贯彻实施民法典推动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李忠勇结合实际工作,从民法典中蕴含的法治理念、德治理念、自治理念、“智治”理念四个层面切入,阐述了法院以司法裁判为基础,将民法典秩序维护、规则树立、价值引领等功能转化为社会治理实际效能的思路与要领。如通过审理各类合同纠纷,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权益,促进营商环境的法治化;通过准确界定过错责任,树立不同主体的行为导向,促进社会行为交往的法治化;通过妥善处理并化解家事纠纷,促进家庭治理的法治化等。
就司法审判如何回应数字生活新变化,北京一中院民六庭庭长李军介绍,北京一中院顺应数字时代劳动关系发展需要,深入调研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下的法律问题,形成《新就业形态下平台用工法律关系研究报告》等多篇调研成果;在案件办理中准确处理直播平台与主播之间的合同关系;强化规则供给,护航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
就审判工作如何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各项人格权益,北京一中院研究室主任王国庆谈到,北京一中院在案件审理中坚持人格权保护的现代性、开放性姿态,努力打造人格权保护的示范性效应。依法妥善审理因智能门锁、车载跟踪器等引发的涉隐私权案件,确保公众在享受科技便利的同时,私人生活安宁不受侵犯;开具《信用修复证明》,消除被执行人的信用“污点”,全方位维护当事人的人格利益。
就如何通过家事审判促进家庭治理和社会治理,北京一中院团河法庭庭长张琳认为,家事审判要力求同时实现家事正义和治愈修复关系的双重目标,满足当事人的多元诉求,不仅注重法律上的实体公正、程序公正,还要立足以人为本,治愈修复家庭关系,保护弱者利益。北京一中院通过创新“离婚证明书”机制、积极适用“家庭教育指导令”等,依法能动履职,推动家事纠纷处理结果转化为社会治理成果。
供稿:北京一中院
编辑:姚琴 肖飞
审核:张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