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29 10:59
十年来,我们秉持世界文化遗产核心理念,推进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我们始终注重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注重遗产生态环境的协调建设,注重遗产保护成果回馈社会公众。同步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逐步成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标志性工程,更是被国际遗产组织称赞,为世界其他国家保护文化地标树立了典范。
十年来,京津冀三地一盘棋,共同修缮文物遗存,治理运河生态,推动旅游通航,重现大运河昔日风采。220余项文物保护工程稳步推进,大运河源头的东龙王庙壁画完成抢险保护,文物建筑实现保护性修缮,万年桥减负工程重现古桥风采,通州区燃灯塔成为运河标志性景观。一处处运河遗址的保护和展示让文化带更具新的魅力,让京津冀三地紧紧连在一起。北京大运河博物馆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成果,2023年底开放后,已经成为新的文化地标和网红打卡地。
2022年底,京津冀三省市共同编制《关于京津冀协同推进大运河文化传承保护利用的决定》,三地统筹大运河及沿线文物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等遗产资源,构建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体系,共同谱写大运河新篇章。我们将在以下三个方面持续发力:一是高标准做好大运河遗产保护工作,借助北京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联盟平台,推进京津冀三地大运河保护管理协同机制建设。二是积极推动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深入挖掘三地历史文化资源,建设三地文化产业体系、市场体系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三地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三是充分发挥北京国际交往中心优势,联合津冀及国内其他运河城市,积极开展世界运河城市间的文化交流,讲好中国大运河的文化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