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29 18:13
上世纪90年代,人们在麦当劳举行婚礼;进入21世纪,耐克运动鞋、苹果手机和在必胜客约会成为中产标志,但如今,中国消费者更愿意排队购买华为的Mate60Pro……美媒日前发表一篇文章,透过消费观察,认为“美国曾在中国享有美誉,如今不再如此”。
消费史,可以说是最生动的生活史、发展史,也涉及社会观念进步、价值认同演进的方方面面。作为全球最大消费市场,中国欢迎世界各国的优质品牌“走进来”。在这块“商家必争之地”,各国品牌都要拿出看家本领,起起伏伏是很正常的。由个别案例得出某些国家品牌“曾有美誉,如今毁了”的结论,恐怕有失客观;但美媒的观察倒真说中了一个事实——“现在,中国人非常喜欢本土品牌。”
连续几年的《全球消费者洞察调研》中国报告皆指出,中国消费者强烈偏好本土品牌。大家也逐渐习惯了这样的消费场景:传统国货品牌“集体变潮”,被冲进直播间疯狂抢购的年轻人“买”活了;新生品牌异军突起强势圈粉,冲破了国外品牌的垄断格局……从服饰到美妆,从手机到汽车,中国品牌的创造力与美誉度持续上升,正成为消费者尤其是年轻消费者的心头好。
有观察家分析,中国企业在新一轮市场竞争中的最大优势是“察言观色”。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几度沉浮,中国企业讲述品牌故事的技能愈发娴熟。从前在商品营销上往往是“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中国品牌苦于“酒香也怕巷子深”,可今天,或极具创意、或真诚动人、或简单直接的营销策略,再也没了“土”味儿。近十年不涨价、默默研发新品的洗发露,蛰伏15年、差点再也喝不到的童年汽水,“倾家荡产”扛起社会责任的运动品牌……这些故事听来或许细微,但足以打动消费者。诚如所言,品牌间最终竞争的,不只是价格高低、包装美丑、渠道宽窄,更是对一代人生活价值观的理解。谁理解得更透彻,谁就更可能取胜。
审视这些年国产品牌的流行走红,另一个典型特征便是“本土审美的苏醒”。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为国产品牌开拓了新的发展空间;而国产品牌的崛起,也塑造着消费者的审美和文化追求。马面裙驱动“国潮”大火,五彩锦绣开启“新中式”的浪漫;文创产品“爆款”频现,非遗伴手礼备受青睐,让“文物”走进了日常生活;传统艺术“破圈”、文化体验走红,见证东方美学俘获年轻人。如果说强大制造能力提供了硬核支撑,本土化的营销故事加上了柔美的“情怀滤镜”,那么独特的文化价值则激活了“东方基因”,共同撑起了国货崛起的浪潮。国产品牌的乘势而上,既是“发展故事”“经济故事”,也是“文化故事”。
国家的发展、人民的富足、本土品牌的奋发努力,在这个时代激荡相遇,催生出精彩的消费升级故事。往深里看,“国货即潮流”的消费主张里,还蕴藏着Z世代的身份认同和情感认同。出生在改革开放后、成长在21世纪的青年一代,见证了祖国快速发展、繁荣富强,“他们走出去看世界之前,中国已经可以平视这个世界了”。在他们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