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玉渊潭中学举办课程育人实践分享会
北京日报客户端 | 作者 顾昕昕

2024-05-30 10:03 语音播报

产经新闻
进入
教育
看更多
+ 订阅

5月27日,北京市玉渊潭中学举办了以“玉见未来”为主题的课程育人实践全面展示。

本次活动聚焦“课程育人的实践探索”,来自清华大学校长班成员100人、海淀区羊坊店学区中小学教师、海淀区中学教师代表、海淀进校房山实验学校、门头沟军庄中学、内蒙科右前旗、河北廊坊等教育同行代表参加活动,线下线上同步向全国视频转播。

活动现场,与会嘉宾围绕“学校文化凝练为课程育人体系的学生成长与展示”“基于学校课程体系设计”“基于学科团队的课程群课程育人及基于学生获得感的课堂育人实践与落实”四个部分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校长、玉渊潭中学校长姚守梅分享学校课程理念

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校长、玉渊潭中学校长姚守梅率先分享了学校课程育人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我们关注学生的需求,激发他们的兴趣,引领他们的发展,满足他们的需求。注重实践和创新。在素养导向的大背景之下,知识的传授仍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而这其中,丰富多彩的课程设置是核心和关键。我们要通过丰富多彩的课程设置,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创新中成长。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协作,教育不是一个孤立的场域。丰富的课程和资源的供给,需要学校、社会甚至家庭的共同努力,携手赋能。

北京市玉渊潭中学课程展示现场

在主题汇报环节,该校执行校长马耀国作了题为《北京市玉渊潭中学课程育人实践》的主题报告。他不仅围绕文化浸润,课程育人对学校的文化体系做了介绍,深度解读学校文化内涵,还从背景、内容、实施和实效四个方面,以问题链的方式从“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怎么样?”的角度深刻挖掘学校课程育人实践路径。

玉渊潭中学执行校长马耀国作主题报告

据马耀国介绍,目前,学校在优势教育理念引领下,聚焦核心素养,提出了目标激励、人格养成、能力构建三位一体的课程理念,构建了渊博课程体系,最大限度的满足了不同潜能的学生的发展的需求,引导学生树立目标,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发展。

随后,学校语文组、艺术组、科技社团及政治组教师代表也分别做了主题汇报,从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品质课程多个维度,明晰学校课程育人实践探索体系,构建的深层次育人课程。

点评环节,来自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教学研究所研究员杨清表示,充分感受到了学校对自己的课程设计如此精心:一是系统,学校层面做了整体的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体系化的;老师分别是从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和品质课程方面去实施,是模型建构。无论是学科课程还是跨学科课程,都非常清晰。很好地回答了“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二是抓主线。学校在认真实施教、学、评一体化,这是玉渊潭中学课程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条主线。怎么教,怎么学,怎么评,全部呈现在了课堂层面上。三是重分类,学校清晰科学地为门类复杂的课程进行了分类。

而给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教育人才学习中心主任刘娟印象深刻的是该校执行校长马耀国以玉文化为主题的博大精深的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梳理、凝练、优化、整合。

在她看来,马耀国执行校长的发言可谓高屋建瓴、高位引领,在课程育人方面展现了卓越的智慧和领导力。整个课程设计强调育人的本质、实践和创新,将项目式学习、跨学科教学,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聚焦一点,设计了校本化的课程谱系,这样的深度思考和实践走在了全国的前列,而且体现在了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走在玉中校园里,感受到了精美精致,教学和德育齐头并进,教风学风相得益彰。先生之风,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同学少年,玉树临风,全面发展。

学校学生成长中心成立

长期以来,玉渊潭中学非常重视与社会资源的衔接与合作,充分发挥社会资源优势为学生成长赋能。为了进一步发挥博物馆的育人作用,使其真正成为学校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当天,学校还借助中国革命博物馆在红色经典传承、中华世纪坛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中国铁道博物馆在现代科技发展的优势,成立了学生成长中心:渊•军学生成长中心、渊•坛学生成长中心、渊•铁学生成长中心。以此打造系列校本特色品牌项目,通过深化“馆校合作”,进一步加强协同育人的力度,提升学校育人质量。


编辑:顾昕昕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