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31 15:33
近年来,电动自行车数量迅猛增长,并成为不少家长接送孩子的“标配”。然而,不佩戴头盔、随意加装前置儿童座椅的现象比比皆是,骑行路上暗藏安全隐患。“六一”儿童节前夕,在中国人民大学公共传播研究中心主办的儿童道路安全研讨会上,儿童安全座椅使用与电动车骑行人头盔佩戴成为专家们关注的焦点。
道路交通伤害是影响儿童健康成长的第一大风险因素。世界卫生组织2023年底发布的《2023年全球道路安全现状报告》显示,道路交通伤害仍是全球5-29岁儿童和青年的第一大死因,平均每分钟就有2人死于交通伤害,每天死亡人数超过3200人。在我国,道路交通伤害是1-14岁儿童的第二致死原因,是15-19岁青少年第一致死原因,平均每天有10名孩子(0-18岁)会因为道路交通事故死亡,53名孩子因道路交通事故受到伤害。
随着电动车成为不少家长接送孩子的“标配”,乘坐电动自行车成为学龄前儿童和小学生发生交通伤害的主要交通方式之一。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研究部讲师朱弘昊介绍,儿童乘坐电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伤亡的两个重要原因,是未能正确佩戴安全头盔以及未正确安装配备安全座椅。
“有的家长在电动自行车的踏板上放置小板凳,让儿童坐在上面,一旦紧急刹车,儿童的头便很容易撞在车子的硬物上,而儿童站在踏板上会因为缺乏保护,极容易被甩出去。”朱弘昊特别强调:“6岁以下儿童搭乘电动自行车,家长在车后安装配备有安全带的安全座椅更安全。”
研讨会上,专家们一致认为,立法仍是降低儿童道路伤害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以上海为例,2014年实施的《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和2017年实施的《上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条例》中明确要求,为未满四周岁的未成年人配备并正确使用儿童安全座椅,2021年施行的《上海市非机动车安全管理条例》则规定了电动自行车驾驶人和乘坐人员应佩戴安全头盔。
上海市疾控中心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有车家庭的儿童安全座椅拥有率从2015年的56.8%上升到2018年的80%,而电动自行车驾乘人员安全头盔的总体佩戴率在立法后从12.67%提高到90%以上,立法、执法对使用儿童安全座椅和头盔的促进作用十分明显。
我国早在2011年12月30日就发布了《机动车儿童乘员约束系统》的国家标准,但截至目前,仍未有针对非机动车儿童约束系统的国家标准。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公开数据显示,我国在2010年12月17日下达了《自行车用儿童座椅安全要求》国家标准计划,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起草,项目周期为36个月,目前该标准仍停留在“审查”阶段。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讲师张冬阳博士表示,正是因为非机动车儿童安全座椅还没有相关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相关监管也有待完善,造成市场上这类产品的质量良莠不齐,也给家长为孩子选购电动车儿童安全座椅带来了困难。与会专家们呼吁,应尽快研究出台非机动车儿童安全座椅国家标准和配套的儿童道路交通安全头盔(非玩具类)国家标准,切实保障儿童出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