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31 22:54
5月30日下午,首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的青年志愿者们来到右安门街道党群活动中心,参加由市老龄产业协会主办,首都医科大学、窦珍志愿服务联合会(以下简称“窦志联”)和北京爱心同行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代际共融情暖夕阳.共创老年友好社区”志愿活动。
窦珍是右安门翠林三里社区的志愿者,自2002年起义务清扫社区南侧的过街天桥11年,2013年11月25日,老人不慎从过街天桥上跌落,与世长辞。为延续和宣传窦珍老人的志愿服务精神,2014年12月,右安门街道整合52支志愿服务队成立了“窦志联”,队员以退休人员为主,除了打扫过街天桥,为高龄老年人提供便民服务、治安巡逻和保持环境卫生等都是联合会志愿服务内容。
考虑到“窦志联”的志愿者8成以上都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大部分都有心脑血管疾病和腰椎颈椎疾病,在开展为老志愿服务时,可能会遇到高龄老年人突发疾病等情况,首医的志愿者们专门设计了老年人常见病防治、心肺复苏和海姆立克急救法以及中医养生等课程,在互动环节为银发志愿者们演示如何护理老人、测量血压血氧和健康指导。
护理学院的志愿者们发挥专业优势,为银发志愿者讲授如何照护失能老人。护理学院的志愿者讲解海姆立克急救法和心肺复苏急救常识,侯同学用娴熟的手法演示了心肺复苏急救法全过程,银发志愿者在实践操作中学习急救知识和现场救护技巧,对操作不到位的地方,志愿者耐心指导,手把手纠正,使参与居民准确掌握动作要领。在实操过程中,不仅让社区居民掌握了安全急救知识,也增强了居民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提升了自救互救技能。
在互动问答环节,护理学院志愿者们为银发志愿者解答褥疮如何护理、如何为半身不遂老人穿衣以及如何为卧病在床老人翻身等问题,并现场演示如何帮老人扣背排痰。现场的银发志愿者们表示,我们在为卧床老人开展志愿服务的过程中经常遇到不同的护理问题,今天能在家门口得到首医护理专业大学生的指导感到很满意,同学们讲授的护理知识很实用。
张奶奶退休后成为“窦志联”第队队长。此次看到首都医科大学的志愿者们来到“窦志联”,非常欣慰也非常亲切,大学生们通过志愿互动进行社会实践,检验所学知识锻炼社交能力增长授课经验,看到他们就看到了志愿服务的希望,我们都70多岁了,同学们都20岁左右,我们将志愿服务的接力棒传递给他们,我们很放心。
据市老龄产业协会汪凯副秘书长介绍,“代际共融情暖夕阳.共创老年友好社区”志愿活动从2023年10月开展至今,共举办了24期,159名高校志愿者通过社区大集、公益课和互动等形式为近千名老人提供志愿活动。此次活动是协会与首都医科大学和窦珍志愿服务联合会合作举办的第三次活动。今年4月《关于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的意见》出台,对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促进志愿服务事业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意见的出台也对我们志愿活动的开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协会为首都医科大学和“窦志联”搭建平台,发挥青年志愿者专业优势和银发志愿者经验优势,双方通过活动共学共荣,共同进步。志愿服务的接力棒从窦珍爷爷通过“窦志联”的银发志愿者传递给青年志愿者,通过活动关爱老年人同时,弘扬敬老孝老传统美德,助推老年友好社区建设,进一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