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01 06:28
平凡铸就伟大,点点微光凝聚耀眼光华。危险面前,总有一些善良勇敢的人挺身而出,让人泪目;偌大的城市,也会因那些小小的举措而让人倍感温暖。
致敬!梅大高速上的逆行者
在黑暗的凌晨、时速120公里的快车道上只身拦车有多危险?
64岁的黄建度说:“这么急的情况,我没有多想,反正就要去救人。我六十多岁了,孙子孙女也有了,什么都满足了,我不怕死。”
2024年5月1日凌晨2时许,梅州市梅大高速茶阳路段发生塌方灾害。事发前一天晚上,黄建度夫妇和女儿一家四口、亲家母共7人启程前往梅州大埔县,去看望亲家公。车辆由女婿饶畛驾驶,据他回忆,到达事发地时大概是5月1日凌晨1点55分到56分之间,当时驾驶在慢车道上,已经看到前方地上有一个巨大的“黑影”占满了慢车道和应急车道,他立即变换到快车道上,发现是路面发生了坍塌,而且在向快车道蔓延。幸运的是,他们躲过了一劫。
车上其余六人被突如其来的摇摆失控和撞击声惊醒,下车看到现场状况后,一家人本能地打开手机手电筒向来车的方向高喊提示不要再往前,却只看到一辆又一辆的车被不断扩大的深坑吞噬。情急之下,黄建度两次翻越隔离带逆行到塌方对面的路段,拦截车辆。
“一般五一出行,几个人一辆车,有些是一家人的,想起这个,我就忍不住。我就想把对面的车叫停下来,这是我唯一的希望。”黄建度站在快车道上打开手机手电筒挥舞双手,不断地喊着“停下”!眼看来车还没停,黄建度在车辆距离他二十几米时选择下跪阻拦,终于,在车辆距离他还有几米的时候停了下来。
“你不要命了?”被拦司机下车后脱口而出。而当他看到前方坍塌的路段时,返回来和黄建度说:“谢谢你,救我一家人的命。”
也正是这辆车的停下,为后面车辆提供了明显的预警,避免了灾难的进一步扩大,司机王向楠就是其中之一。事发当天,他和妻子驾驶着一辆满载葡萄的冷藏车前往福建泉州,高速路上掉头逆行的车辆提示他们前方有异常。得知是发生塌方后,王向楠没有多想,第一时间把车横在路中间,这辆12.5米长的车也成了后面车辆的一道安全屏障。
后来王向楠在接受采访时提及,这辆冷藏车价值40多万,车上载着10吨重的葡萄价值30多万,要是损坏估计得自己承担,但当时他来不及想这么多,“就是豁出去了,万一后车刹车不及时直接撞上来,也比掉下去好。”据后来当地相关部门统计,塌方路面长度达17.9米,路面连带路基下方的山体,总计塌方面积约为184.3平方米。王向楠说,如果没有前面黄建度老人的阻拦,后面的车辆包括他在内,掉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停下来的司机中,还有以刘永缙、蔡炫达为首的救援人员,两人不顾生命危险,第一时间翻越护栏冲进现场,借助手机手电筒到达塌方处进行救援,将4名伤者从现场救出后,刘永缙再救起了2人。
与此同时,在大坑另一边,黄建度的女儿黄曼秋一直和110、120保持沟通,黄曼秋的两个孩子,大女儿上初二,小儿子上一年级,也主动承担起安抚现场受伤小宝宝的任务。
事后,黄曼秋、黄建度、王向楠、刘永缙、蔡炫达5人被广东梅州市评定为见义勇为。
面对灾难,原本平凡的他们做出了不平凡的壮举,令人感动。致敬英雄!
为生命接力,传递人性美好
救了一个人,就是救了一个家。
前段时间,北京上演了“全城寻找救命恩人”的暖心故事,在公交警方和医院的帮助下,王先生终于见到了一周前对妻子进行急救的三位好心人——安晴、王乐、张渴。
5月15日傍晚,在车公庄地铁站内,独自带孩子出行的倪女士在候车时突然倒地,心跳骤停。危急时刻,众多好心人接力伸出援手,对她进行了及时有效的现场急救,为后续入院抢救实施了“关键一步”。
第一位上前进行急救的,是人民医院麻醉科护士安晴。当时,下班的她刚进地铁站,就听到广播里在寻找医务工作者,没有丝毫犹豫,她立刻下楼飞奔到站台。“当时看到这位女士已经倒地失去了意识,瞳孔散大,摸颈动脉也没有脉搏,看胸廓也没有呼吸起伏,我判断她应该是心脏骤停了。”有了初步判断后,安晴马上开始对倪女士进行胸外按压。
后来,人民医院妇产科生殖中心的护士王乐、内镜中心护士张渴也陆续赶来。“按压一段时间后,发现患者还没有呼吸,我就开始配合胸外按压对她进行人工呼吸。”张渴回忆道,在这个过程中,地铁的工作人员及时取来了站内的AED,为倪女士进行了两次除颤。等救护车赶到时,倪女士已经恢复了心跳和呼吸。
从倪女士倒地到最终进入医院进行综合救治,仅用了约20分钟。
在医院的治疗下,倪女士的情况逐渐好转并在5天后恢复了意识。医生透露,发生心跳骤停的情况,这么短的时间就能恢复清醒,可以说是一个奇迹。而这样的结果,离不开现场好心人对她采取的急救。
“院内院外,生命至上。救人永远是医护工作者的第一选择和涌动在血液里的本能。”三名护士的共同心声,令人感动。
同样感人的还有现场其他人的举动:有人赶紧给120打电话、报告站内工作人员;有人紧紧握着倪女士孩子的手,安抚孩子的情绪;听到一句“搭把手”,工作人员和乘客纷纷上前,以双臂平放的方式把倪女士平稳地抬上担架……
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是3名救人护士的给力队友;他们自愿搭上“一把手”,传递着人性的美好,也彰显了城市的温度。
交警摆摊卖榴莲,法与情同在
违法必究,执法必严,是执法人员必须恪守的职业准则;宽严相济,温情执法,则体现着城市管理的进步和文明的高度。近年来这样的案例时常涌现,让人看了很暖心。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新鲜的榴莲,大伙儿赶紧下单……”5月20日下午,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大院内,一名交警摆摊卖起了榴莲。
原来,当天凌晨1点多,在宁海县桃源街道兴宁路上,一名外地来宁海卖榴莲的商户因醉驾发生单向交通事故,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要暂扣其三轮摩托车。
负责这起案件的交警林维杰说,因为涉及醉驾,本来想让当事人通知自己的亲朋好友,帮他转驳车上的榴莲。毕竟水果有时效性,拖不起,还有部分因为事故摔“破相”了。但直到天亮,也没人上门帮他收拾这满车的榴莲。
另一边,被依法拘留的驾驶员眼见自己要“血亏”,快急哭了,拉着来做笔录的林维杰再三请求。
了解到当事人的详细情况后,林维杰作出了帮忙的“承诺”:“我看看他家里的条件,也确实是可怜,上有老下有小,父亲生病,还有两个小孩。他又是家中独子,整个家就靠他路边卖水果撑着。我想想,严格执法归严格执法,但总要替他考虑下。”
于是,在向上级汇报后,林维杰当起了“交警榴莲哥”,第一站就是交警大院。他在征得当事人同意后,叫来拖车,将装载着榴莲的三轮摩托车从停车场拉来,然后摆起了摊,发动身边的同事及前来办事的群众一起“帮一把”。
最终,榴莲一共卖了2000多块钱,林维杰说,这是“举手之劳”,等驾驶员出来后就会把钱转交给他,整个卖榴莲的过程都录像了,到时候也会把视频转发给他。 “希望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帮驾驶员减少损失,同时也希望借此感化对方——一个人出门在外,交通安全要重视,因为家里有人正等着他平安回家。”
地铁里的小纸条,让城市暖起来
“济大事者,必以人为本。”一座城市,只有让人能时时处处感受到温暖,才能让人们愿意来、留下来。
上个月重庆地铁因为“背篓专线”走入公众视野,这个月我们又认识了南京地铁的“信鸽服务”。
“您好,欢迎乘坐南京地铁,这里是南京南站。您可以乘坐3号线至泰冯路站,换乘S8号线至长芦站,即可到达。”
这样一张标注着换乘路线的纸条被一位老人拿在手里,当时他正乘坐南京地铁3号线,手里拿着行李包,一边看着地铁的路线,一边对照着手中的纸条。这一幕被一位乘客拍下来发到网上,引发网友对地铁服务“人性化”、“暖心”等点赞。
这是地铁南京南站推出的“信鸽服务”,早在6年前就有了。地铁工作人员称,由于每天都会遇到很多问路乘客,有一些换乘线路比较复杂,常会出现乘客记不住路的情况,因此推出这项服务。服务区设置在地铁入站口,并且有显眼的引导标志,工作人员在了解问路乘客需求后将换乘方式写在纸条上,详细标注哪一站换乘,哪一站到达终点。
除此之外,南京地铁还有另一项暖心措施——“彩虹便民条”,工作人员将乘客常问的线路及地点进行了归纳梳理,以不同颜色区分目的地,然后将其打印出来挂在客服中心处,方便乘客快速找到所需信息。
事实上,这样的服务不是南京地铁独有。
西安地铁推出“出行便民指引条”卡片收集了去往西安客运交通枢纽等多种出行路线,一张卡片指引一个地点。
杭州地铁钱江世纪城站、凤起路站等站点设有“彩虹畅行”小纸条,详细标注了换乘路线、换乘方向等信息,还列出了每个站点通往交通枢纽的最优路径。
宁波火车站地铁的指引条背面是漂亮的图案,游客带回家还能当书签用。
……
这些举措让网友感慨:透过地铁站里的小纸条,可以感受到一座温暖城市的浪漫色彩。
如今,南京地铁的“信鸽服务”已累计帮助了约2万人,“彩虹便民条”也已覆盖南京地铁全线;地铁宁波火车站作为重要的交通枢纽站,便民出行指引条一年需求量高达150000张。
正如工作人员所说,换乘地铁对于年轻人轻而易举,对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来说,却是个较大的挑战,“我们推出这项服务,主要就是为了老年人,不断进步的社会,绝不会丢下他们。”
“忘不了”咖啡厅,养老院里的温情关怀
人终会老去,善待老人就是善待未来的自己。
在四川成都一家养老院的一角,开着一家“忘不了”咖啡厅,这里的咖啡师多是患有认知障碍的爷爷奶奶。
养老院负责人苏有城说,选择“咖啡”作为老人与社会连接的工具,主要因为简单,毕竟想教会老人一个全新的东西很难,但他们对于过往的程序性记忆是非常深刻的。在这里,做咖啡的步骤不超过5步——磨豆、压粉、萃取、打奶泡、加入咖啡液,不追求做得多、卖得多,只希望老人在一遍遍的制作中有所进步、获得激励。当然,很多老人可能第二天就全忘了,有的甚至身上的围裙都还没有解下,就已经忘了自己刚刚做过什么。
一点点忘记,一点点失去,是认知症患者最大的痛苦来源,有研究称甚至“不亚于临终之人”。我国60岁及以上人群中,有3877万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其中阿尔茨海默病患者983万。疾病一点一点剥夺他们熟悉的世界,也一点一点加重他们对丧失记忆的焦虑。焦虑,变成了恐惧;恐惧,变成了一把刀,随时挥向身边最亲近的人。
由于家庭照护达不到专业水平,家人的精力也难以为继,因此,养老院成了许多认知症老人最后一个长住的地方。苏有城说,他从来不认为养老院里的老人是被放弃的。开这家咖啡厅,就是想给老人们营造一个比较稳定的环境,让他们可以像正常人一样快乐地生活。
老人们在制作咖啡的过程中不仅可以锻炼手脑协调能力,还能获得在院内流通的“爱恩币”,拿着它可以请家属到食堂吃饭,或在院内购买理疗、康复训练等服务。每到周末,养老院还会带老人到周边的露营场所售卖咖啡,增加老人的社交。有时候,老人可能会把标价9.9元的咖啡卖3元,但营利不是目的,老人心情愉悦、找到价值感是最重要的。苏有城说:“他们可以很有尊严、很有品质地生活,直到离开,这就是一个挺好的状态。”
被需要、被认可,才能活得更有意义,这样的养老护理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也是我们关爱老人努力的方向。愿老人老有所乐、安享晚年,愿每个人都被温柔以待。
参考资料:央视新闻、南方+、大河报、中国退役军人、宁波日报、潮新闻、人民日报、中国之声、四川观察、红星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