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网购、看视频、玩游戏等线上生活娱乐app,都有“推荐可能认识的人”功能,个人感兴趣的视频、收藏的内容、买过的东西等都可能被他人知晓,有时甚至给生活带来不必要的困扰。连日来,记者对多款App进行实测,发现多个平台的“熟人推荐”相关选项是默认开启的,市民在注册、使用时可以按需打开或关闭此功能。
购物信息遭泄露
“这是你的账号吧?没想到你还有这爱好!”当同事拿着手机在市民马先生面前比比画画的时候,马先生才意识到自己被某平台“出卖”了。
“工作中,我是一个严谨认真,甚至有些死板的人,一直以来同事们也都是这么认为的。”马先生说,生活中,他是一位“二次元爱好者”,尤其喜欢恋爱类唯美画风的动漫作品,与他在公司的人设形成了鲜明反差。
马先生认为工作和业余生活是应该严格分开的,工作中的压力需要自己的方式缓解,朋友圈不方便发,所以专门到某平台注册了账号,分享和评论自己喜欢的动漫。“账号的名字是平台随机给的,自己的照片也没有分享,甚至注册时一些非必填信息都没写,目的就是尽可能避免暴露自己的信息。”马先生无奈地说,“‘社死’事件之后,我发现同事是通过‘可能认识的人’发现了自己的账号,这‘熟人推荐’功能真是坑人啊!”
有同样遭遇还有市民杜先生。他在某短视频平台上注册了一个新账号,在上面分享了自己感兴趣的玩具模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很多家里亲戚通过“熟人推荐”功能关注了他,他发的每一条短视频都遭到了家人们的“围攻”,数落他幼稚滑稽、不务正业,令他颇为烦恼。“我不是为了搏流量挣钱的主播,我就是一个玩具爱好者,平台为什么非要自作主张把我推荐给别人呢?”杜先生费解道。
“熟人推荐”太坑人
在线上,不少网友对“熟人推荐”功能牢骚满腹,也分享了其“社死”的各种经历,其中个人购物记录被曝光最让人尴尬。
一些平台还会把购物记录“晒出去”,让用户全无隐私可言,深感自己被冒犯。在某投诉平台,有网友称自己在没有开过相关功能的情况下,稀里糊涂被开启拼小圈。“要不是有人打趣我买的物品,我到现在都被蒙在鼓里。”“我购买的所有东西及评论都被同步到拼小圈,拼小圈的好友是我的熟人或客户,所以我买了啥,所有我添加了微信好友的人都能看到。”
网友“彼岸花开”最近意识到,自己的浏览记录可能随时被公之于众。她说:“有时候给视频或商品点赞或收藏只是想做个标记,方便事后查找,可点赞收藏以后就会留下痕迹,别人一眼就能发现我看了什么,然后对我评头论足,这种被窥视的感觉很不好。”
“我以前在线上给女朋友买过性感丝袜,是和女朋友商量好才购买的。”网友“忘了时间的钟”表示,“家里人通过‘熟人推荐’功能,关注了我,了解到我曾买过这类商品,对我开始各种劝解,尤其是家里老人居给我推荐心理医生,让我哭笑不得。”
隐私保护可设置
记者对多款App进行实测,发现“熟人推荐”功能在设置上默认开启,网友在使用时需要注意。
在某社交平台,从“设置”里选择“隐私设置”,可以看到“我的收藏”默认“已公开”;在“找到我的方式”里,平台将“不把我推荐给可能认识的人”“不把我展示在他人关系列表”“在‘附近’页隐藏我的笔记”“在‘识图搜同款’中隐藏我的笔记”均默认关闭,意味着用户将在无意识中被曝光;“关注与粉丝列表”中,“隐藏我的关注列表”“隐藏我的粉丝列表”也默认关闭。
在某电商App,首页上方可以看到“拼小圈”,点击“查看好友动态”,在页面右上方“我的”选择“设置”,会发现平台默认已开启“拼小圈”,拼单、评价动态将自动同步,且好友可见。好友设置中,“可以通过好友推荐找到我”“可以通过通讯录找到我”“可以向我推荐好友”均默认开启。隐私设置中,“允许好友查看动态的范围”默认为“最近半年”,“允许好友查看我的常拼商品”也默认开启,意味着好友可以在用户的个人主页看到常拼商品。
某短视频平台上,“隐私设置”中“同城展示”“在线状态”均默认开启,作品点赞信息默认公开可见,“看的直播推荐给朋友”、展示“朋友买过”标签及收藏列表也默认开启;“找到我的方式”中,“在他人关注和粉丝列表公开出现”“把我推荐给可能认识的人”“可以被陌生人搜索到”“通过分享的链接找到我”均默认开启;“关注和粉丝列表”也默认公开可见;值得注意的是,“向我推荐可能认识的人”不仅默认开启,并且无法选择关闭,只能“减少推荐”。
采访中,记者发现多个平台的“熟人推荐”相关选项虽然都是默认开启,但是保护隐私的相关功能也是可以开启的。有保护隐私需要的用户需手动开启,这对不擅长操作手机功能的中老年人不太友好。(河山新闻记者 管建霖)
编辑:张燕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