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良好环境,既需要高效配置科技力量和创新资源,更需要制度和政策支撑,从而提升科技创新整体效能。
近年来,昌平区从引进国际创新平台、优化政务服务、完善产业政策等方面,调动政府部门、科创企业、科研单位、投资机构等多类主体共同参与科技创新生态治理,形成了具备更高服务水平、更高决策水平、更高创新水平的科技创新治理格局,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夯实“地基”。
做强优质孵化器
助力初创企业“展翅高飞”
“从最初几个人的团队扩展到十余人,离不开北京飞镖国际创新平台(简称飞镖加速器)给予我们的帮助。”谈起睿愈(北京)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睿愈生物)的发展历程,公司运营负责人王少鹏告诉记者。
睿愈生物主要从事RNA编辑和疗法开发,为罕见病、癌症等未被满足的重大人类医疗需求提供安全、有效的新型治疗药物。作为一家初创的生物医药企业,可以适配企业需求的高等级实验场地和实验仪器设备必不可少。
“飞镖加速器给我们提供的实验室办公室都是可以拎包入住的状态,特别是实验室的这个设施非常齐全,让我们立刻可以开展实验。”王少鹏告诉记者,入驻飞镖加速器一年多来,睿愈生物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企业已完成了RNA编辑技术在实验动物上的概念验证,同时正在快速推进一款针对罕见病的RNA编辑治疗药物的早期研发工作。
飞镖加速器自2021年引进昌平区以来,将重资产的生物医药研发投入变成轻资产的运营模式,为生物医药研发团队提供一流的实验室、专业精细的运营管理和驻场CRO研发技术服务。同时企业整合前沿研发资源,广泛汇聚跨国企业、国内外知名药企、高校科研院所及医疗机构等海内外创新要素,通过推动技术革新、商业模式创新和市场拓展,实现了从“共享空间”到“共享科技”的服务模式转变,为企业发展提供一站式科学研发解决方案,助力初创企业快速发展。
截至目前,飞镖加速器已在昌平服务企业超过30家,培育出神济昌华(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北京飞镖国际创新平台董事、常务副总经理江茂华介绍说,飞镖加速器将继续从技术创新与引领、产业融合与升级、商业模式创新与拓展、人才培养与引进以及国际化发展等方面,推动初创企业和创新项目的快速发展,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增长,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除了为医药健康初创企业提供服务的飞镖加速器外,针对不同产业,昌平区还有许多不同类型的孵化器。在医药健康产业领域,新生巢、生命园孵化器坐落于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简称生命科学园);在先进能源领域,北京未来科学城数字双碳产业加速器坐落于未来科学城东区,扶持技术创业,加速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在成果转化领域,昌发展奇点中心与沙河高教园各科研机构、高校共同孵化相关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推动形成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科技产业集群。
做优金融工具包
为创新注入“汩汩活水”
历经多年深耕,承载北京昌平科技园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昌发展集团)下属"科技金融"板块的北京昌科金投资有限公司(简称昌科金)也迎来了收获期。昌发展股份高级副总裁、昌科金公司执行董事谢思瑾介绍说,“截至目前昌发展集团母基金体系已合作市场化投资基金40余支,直接或间接投资项目1100余个,已有38家企业登陆二级市场,正在推动上市的企业有30多个。
其中,医药健康产业作为昌平区三大千亿级创新产业集群之一,昌科金在医药健康领域搭建了专业的投资团队和独立的研究团队,积累了大量的专家资源。随着对医疗健康产业链的积累,昌科金发起设立知衡一号直投基金,专注布局医疗健康行业,目前投资19家企业,包括品驰医疗、华辉安健、图湃医疗、炎明生物等知名项目,目前正在筹备知衡二号直投基金,不断做强产业链投资图谱。
谢思瑾告诉记者,昌发展集团科技金融板块整体的投资逻辑是投战略新兴行业、投硬科技,投国家产业升级中吸待解决的痛点。除了医药健康产业,昌科金还在先进能源、半导体等领域进行金融投资,助力企业发展。
昌平区本土企业北京小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小鸟科技)就是典型代表。小鸟科技入驻昌发展股份产业园区后昌科金也早在2020年便与其建立了联系。通过一年多的观察,昌发展集团基金团队在2021年选择领投小鸟科技的B1轮融资,从接触到打款历时仅2个月。在得到金融支持后,小鸟科技迅速成长发展,企业产品在回天大脑的建设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助力相关应用场景成功落地。同时小鸟科技产品还应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为国家重大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障。
金融支持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必要的资金保障,促进了新技术,新产业和新业态的快速发展。昌平区通过建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出台金融促进措施、设立专项资金、创新金融服务以及与金融机构紧密合作,将科创金融作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保障,在全市率先建立政府性投资基金管理体系,形成了从项目遴选到投后管理的全流程管理机制,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会融支持体系,助力企业创新和发展。数据显示,昌平区母基金群规模接近300亿元,未来三年将达到1500亿元。
优化政务政策服务
推动科技创新蓬勃发展
营商环境是创新生态系统中的“基本盘”和“先手棋”。政府的积极“投喂”会大大增加企业创新的“底气”,有助于营造奋楫争先、你追我赶的创新氛围,从而推动科技创新蓬勃发展。
“线上认证程序非常方便,免去了企业到现场提交身份证明文件及公证、认证文书的手续,通过网络就能完成身份认证,省时省力又省成本。”不久前,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落地生命科学园,在申请营业执照的过程中,“昌生驿站”以智慧化、专业化的服务帮助企业全程网办核名申请、代办营业执照,成功为企业领取营业执照及公章并送“照”上门。
“昌生驿站”是北京市首家开放式、商务化、综合型的政务服务企业驿站,通过“一站式服务、管家式保障”模式,为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医药健康企业和各类研发机构办理市场监管、税务、卫生健康等10余家部门144类政务服务,同时建立重点企业信息台账,为企业提供线上、线下、帮办代办等工作,并运用5G视频通信技术推行远程审批模式,实现政务服务窗口办、自助办、上门办、掌上办。
“我们通过高效地引导企业使用在线申请、审批和办理,让企业在家就能办理各类事务,不再需要跑腿奔波,优化政务服务流程,提升服务体验。同时,还通过加强服务态度和沟通能力的培训,确保驿站人员能够友善、耐心地解答企业的问题,提供优质的服务,助力园区企业繁荣发展。”“昌生驿站”相关负责人武艺介绍,今年以来(截至5月16日),已累计为园区企业服务244家次,累计办结政务服务1041项,办结率100%,累计为企业减少41640公里办事里程,为园区企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政务服务支持。
“昌生驿站”是昌平区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的缩影。近年来,昌平区接续开展“作风建设年”“能力提升年”“实干争先年”主题活动,紧盯企业需求,主动服务、上门服务,当好“服务管家”,擦亮“昌通办”服务品牌。同时,紧扣“五子”联动,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企业培育、要素服务等方面出台《关于加快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主平台建设促进高精尖产业发展的意见》《昌平区关于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促进高精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昌平区促进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及相关配套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构建了“1+1+N”的创新政策体系,通过提供资金支持、优化税收优惠、完善法律法规以及加强国际合作等措施,有效激发企业和研究机构的创新活力,为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提供重要保障。
截至目前,昌平区共有1944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有效注册商标总量已达139478件,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23421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03件,成功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
区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杨文达介绍说,今年昌平区将拓展企业科技创新融资渠道,推动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等平台开放共享,落实《中国(北京)自贸试验区科技创新片区昌平组团促进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支持办法》,支持前沿领域创新突破等,自主实施科技服务创新提升行动,助力昌平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以产业升级构筑新竞争优势、赢得发展的主动权。
图文/石晶 郭程程 张宜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