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03 18:02
为进一步加强跨区域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在第53个“世界环境日”到来之际,5月31日,北京房山、河北涿州、河北涞水三地法院相聚北京房山长沟基金小镇,召开拒马河源头生态环境保护京津冀司法协作研讨会。
“拒马河流经房山、涿州、涞水三地,流域的生态系统质量与功能状况对于维护京津冀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活动伊始,房山、涿州、涞水三地法院共同召开涉环境资源审判典型案例新闻通报会。通报会结合房山、涞水、涿州三地灾后恢复重建和拒马河流域生态保护的现实情况,介绍了三地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工作情况、工作方向及审判典型案例。
北京房山法院党组书记、代院长齐莹重点介绍了房山法院推进环境资源案件“三合一”审判方式改革、践行一体化司法保护模式的工作实践,并提出拒马河流域一体化司法保护的路径规划。房山法院环境资源法庭作为北京市“1+7”环境资源审判专门机构,以“绿色发展+恢复性司法”理念推进生态环境司法一体化保护与协同治理。今后将进一步做实做细环境资源审判工作,服务保障区域绿色发展。
“环境资源审判类案件涉及刑事、民事、行政三大诉讼,这对法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环境资源审判工作涉及面广,需不断加强案件审判所需的支撑体系建设。”河北涿州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孙志新介绍了涿州法院在环境资源审判方面的探索和创新做法,并从司法保护力度、审判支撑体系、司法宣传氛围等方面提出了完善建议。
“作为白洋淀上游河流,开展好拒马河源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是服务和保障雄安新区建设的政治责任和光荣使命,在京津冀司法协同发展中承担着重要角色。”河北涞水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李虹桥介绍了涞水法院在推进环境资源审判专业化、严惩破坏生态环境犯罪、践行两个延伸理念、搭建多元共治格局等方面的突出做法,持续为拒马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贡献司法智慧。
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正高级工程师方皓从损害鉴定评估工作出发,结合拒马河流域生态环境损害案例进行评述。他表示,司法部门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拒马河流域生态环境一体化司法保护的前提是制定可行合理的全流域生态保护规划,确保各地区、各部门统一执法标准和尺度,有效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维护公众生态权益。
“遥感技术能够为公益诉讼提供发现线索、详细勘验、追溯和追踪案情、科学量刑的技术能力,为环境资源审判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国家遥感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书记王大成重点介绍了遥感技术在环境公益诉讼中的广泛应用。
“三地法院要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举措,推动司法协作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研讨会上,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民一庭(环境资源审判庭)负责人姜春玲对三地法院在环境资源审判领域作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并提出希冀。她指出,三地法院要进一步深化司法协作,构建联合保护机制;坚持能动履职,严格环境司法保护;强化队伍建设,提升审判专业化水平;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公众环保意识。
下一步,房山、涿州、涞水法院将以本次研讨会为契机,积极落实京津冀司法协同机制,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提供精准高效的司法服务和保障。“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服务保障京津冀生态文明建设、守护首都西南绿色生态屏障,是我们三地法院共同的使命与担当。”房山法院党组书记、代院长齐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