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月|端午听园·招募!五场讲座震撼来袭
2024-06-06 18:32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博物馆月X端午听园

带你赴一场“梦”


有人说,文学透视人的心灵,表现人的情感与理想;园林安顿人的身心,体现人的情趣与审美。《红楼梦》可称作中国古代文学与古典园林的完美结合,6月8日-10日五场关于《红楼梦》与园林的讲座震撼来袭,走进古典园林的绝妙世界,探知文人真趣。

讲座参与方式

△请扫描上方二维码,留下相关信息报名(每场讲座限30人报名,名额报满后系统将关闭

漫谈《红楼梦》与恭王府及其园林的关系

专家简介

李春青,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导,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建筑大学建筑学硕士,北京林业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建筑遗产保护、老旧小区改造、传统村落保护与历史城市更新、城市设计、建筑设计等。北京市西城区展览路街道责任规划师团队核心成员。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传统建筑分会副会长;中国建筑学会城市设计分会理事;北京市土木建筑协会理事;北京市女建筑师协会理事;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文化景观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明史学会物质文化史分会理事;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特聘专家;《中国紫禁城学会》个人会员; 住建部村镇司传统村落与民居工作组专家;《城市建筑》杂志编委;中国民俗学会会员。

讲座信息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我国古典四大文学名著之首,属于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金玉缘》、《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学界和大众一直热议《红楼梦》小说创作的现实场景载体在哪里,这对于我们理解小说的空间美学和人物解读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讲座将先讲述我国著名红学家、古典文学专家、诗人、书法家周汝昌先生关于《红楼梦》的大观园就是北京恭亲王府的观点,并图示分析其判断依据。然后结合清代北京王府建筑特殊的建设特色研究,从建筑学的视角尝试讨论《红楼梦》中的场景与恭亲王府及其园林的关系,期望能够在文学空间与王府建筑空间对比研究方面进行探讨。

时间

6月8日 13:30

地点

中国园林博物馆芸香阁

大观园的匾额楹联

感悟中国园林的诗意美学

专家简介

贾荣香,笔名云水音,英文名Gloria。北京建筑大学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比较文化学者,翻译家,诗人,散文作者。主要研究领域为城市文化比较、建筑文化比较、设计文化比较以及诗歌等。出版学术著作《中西设计文化美学(中英文及摄影图)》《中美城市建筑文化美学(中英文及摄影图)》等,出版译著《美第奇王朝》《凤凰城》《寻找正义之城》等,出版诗集《栖居的诗意(中英文及剪纸画)》、《城之吟(中英文及剪纸画)》、《诗是一种修行(中英文及剪纸画)》等,出版散文集《云卷云舒》等,出版教材《实用国际工程英语》《涉外工程英语》等,举办“七城之咏·云水音诗文摄影展”,发表学术论文、评论文、诗歌、散文等若干篇,承担各类项目多项,获奖多次,出访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学术与文化交流,创立诗意剪纸,设立云水音文化工作室。

讲座信息

中国园林中的匾额与楹联是一种文化符号,蕴含了中国园林艺术独特的审美观,体现了中国诗文化与园林的密切交融。园林中的匾额楹联是一种信息交流工具,衬托和深化园林的意境,直接传递园林的诗意。《红楼梦》中,贾政为大观园匾额与楹联题词一事时曾言:“偌大景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凭是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从一个侧面表明园林若无匾额与楹联,在中国人眼里只剩一副躯壳,无一丝生机。中国园林寄诗情于山、水、色、建筑四个造园要素之中,大观园的匾额和楹联在山、水、色、建筑上用尽了才思,是中国园林匾额和楹联的一个缩影,一个典范。

匾额和楹联相辅相成,是诗学的一种演变。同时,在书法艺术的加持下,提升了美学情趣体验。

北宋画家郭熙认为“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画家把诗人的景绘画出来,将诗的无形意象具象处理,成为二维的平面空间,完成诗画两种艺术的置换。园林艺术把诗画意境应用到景观营造中,将诗画空间三维化,形成中国园林不同于西方园林的时空艺术观。

时间

6月9日 9:30

地点

中国园林博物馆芸香阁

从《红楼梦》与古琴的对话

——浅谈弦歌在当代的流传

专家简介

专家简介:杨青,北京乐器学会副会长兼琴歌与少儿美育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文化教育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乐器协会器乐文化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琴专业委员会顾问、梅兰芳纪念馆特聘研究员、龙人古琴研究院执行院长、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客座研究员、海南大学“海上丝路”音乐文化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琴动山河》系列古琴讲座主讲嘉宾。在人民音乐出版社主编出版的书籍有:《少儿学古琴》《学古琴.古琴自学教程》《古琴蒙学》《古琴考级经典作品示范》《古琴弹奏经典歌曲三十首》《古琴弹奏经典歌曲(二)》《古琴艺术知识200问》《半山听雨》《琴梦红楼》《琴颂诗经》《琴赏牡丹》《琴说古曲》《琴芳梅兰》《中国琴学研究丛书》“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2022年度获评国家新闻出版署“中华民族音乐传承出版工程精品出版项目”(任丛书主编)

讲座信息

琴梦红楼,以琴入梦,梦回红楼。一场琴与梦的邂逅,一段以琴为舟的红楼之旅。几首《红楼梦》之歌,几位《红楼梦》中人,唱梦、探梦、惜梦......

黛玉葬花,繁花落,飞阡陌。透过故事看人生……

以古琴的视角,看《红楼梦》里的中国重要文化现象。

时间

6月9日 13:30

地点

中国园林博物馆芸香阁

大观园里的古人生活美学

专家简介

李溪,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研究员、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哈佛大学敦巴顿橡树园驻访学者。研究领域为中国美学理论、文人艺术。曾出版专著《清物十志:文人之物的意义世界》、《内外之间:屏风意义的唐宋转型》。

讲座信息

与秩序谨严的贾府不同,大观园的世界是一个充满个性与情趣的生活世界。 大观园中的题额、品茶、赏月、听曲的活动, 许多都取自明代以来真实的文人生活。 让我们一道来领略古人如何在这些日常之事之中实践着审美的生命境界。

时间

6月10日 9:30

地点

中国园林博物馆芸香阁

《红楼梦》中山——

以《红楼梦》为引子的假山浅说

专家简介

李昕,独立设计师。1999年进入北京林业大学,师从孟兆祯先生研习中国传统园林理法。2007年入设计院,参与市政园林设计工作。参与奥林匹克公园林泉奥梦景区假山设计;北京园林博览会锦绣谷设计,假山设计;北京北极寺公园,贵州小车河公园等各类公园设计工作。2013年,进入棕榈园林,任国际设计部负责人。2019年,创建知了营造工作室,专注于传统园林设计实践及研究工作。对北方地区的园林假山进行数据采集,史料整理,并对其掇山作品进行模拟复原,为传统园林的假山修复,提供依据。研究工作集中在北海、颐和园、香山、圆明园。

并以传统掇山技术为基础,指导现代假山实践工作。

其实践成果主要包括:雄安悦容公园山有小口假山堆叠;北京雁柏山庄假山堆叠;成都2024园博会深圳园山石堆叠。

讲座信息

遂命开门,只见迎面一带翠嶂挡在前面。众清客都道:“好山,好山!”贾政道:“非此一山,一进来园中所有之景悉入目中,则有何趣。”众人道 :“极是。非胸中大有邱壑,焉想及此。”

——《红楼梦》第十七回

山石是中国古典园林造园的要素,大观园沿用了叠石成山的传统手法,以多处堆叠假山的方式,营造了丰富的山林趣味。

通过对《红楼梦》中叠石的解读,和观众一起探知大观园中的古典园林假山堆叠手法,与同时期假山石景的大致风貌。中国传统假山如何分类?如何欣赏假山?假山堆叠有何种妙处?尽在此次讲座中一一细数。

时间

6月10日 13:30

地点

中国园林博物馆芸香阁

直播平台

若不能亲临现场

也将有线上直播

带你探知这场

《红楼梦》中的“听园”


作者:

中国园林博物馆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