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06 20:35
每年6月第二个星期六,是一年一度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在今年非遗日到来之际,6月6日下午,张忠强的兔儿爷、刘晓迪的剪纸、张阔的木版年画、容粒乘的面塑、杨信的“王致和非遗故事”等多位非遗技艺传承人,齐聚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学院,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实践课。
来自尼泊尔的大三学生安姝宁一直喜欢中国传统文化,下了课便约着几个同学一同前来。看到面塑展台上五颜六色的卡通形象面人,几人都感到十分新奇,在老师的指导下,他们亲自动手制作起来。不一会儿,一只小白兔趴在一棵胡萝卜上的面人就捏好了。
“太好玩了!”托着自己捏出的面人,安姝宁爱不释手。来到中国两年多,这还是她第一次亲手体验传统非遗文化。捏完面人,同学们又跟着国家级非遗剪纸项目传承人刘晓迪剪剪纸,在北京彩塑代表性传承人张忠强的指导下画兔儿爷。
北京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张阔带来的是钟馗年画,“在端午众多习俗中,有一个就是挂钟馗像。”张阔一边说着,一边指导着学生们亲自动手在刻好的木板上拓印,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年画跃然纸上。
国家级非遗王致和腐乳酿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为大家展示了搓毛技艺,这是中国独有的腐乳制作工艺。“腐乳坯得经过搓毛之后才能腌制、装瓶、灌汤,历经3个多月发酵成熟后,才是一瓶合格的腐乳。”
随着传统文化复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爱过“中国节”。“在中国传统节日来临之际,非遗技艺走进学校,留学生们在聆听、体验、互动的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底蕴的深厚,也能更好地了解到非遗技艺的传承与匠心。”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学院书记耿慧芳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