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这两个字,请你足够相信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评论员 晁星

2024-06-08 12:55 语音播报

锐评

“鲜衣怒马少年时,不负韶华行且知。”2024年高考进行时,千万学子正在考场向梦想冲刺。

其中也有一群特殊的追梦者——据悉,今年高考为来自江苏、内蒙古、西藏等11个省(区)的共15名盲人考生专门命制了盲文试卷。这也是自2014年起,教育部门连续11年为盲人考生在高考中提供盲文试卷。

“尽管看不见,也有五彩的梦想。”尽管盲人考生属于极少数,但他们参加高考的权利和渴望进入大学的梦想,应得到同样的尊重与保护。近些年来,教育部门陆续发布《残疾人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管理规定》《盲文卷命题标准》等文件,为盲人考生参加高考提供了政策支持与规范。比如,盲人考生阅读试题和答题的时间明显需要更久,因此将盲文试卷的作答时间调整为普通试卷的1.5倍。再如,“有考生使用盲文试卷的考场,应准备充足的盲文纸和白纸”,以及“在包装、运送、保管盲文试卷、答卷的过程中,要采取措施,防止盲文试卷、答卷受其他物品挤压,盲点受损”。换位思考,细致入微,非常人性化。

只有放到现实的语境中,才能更加清晰地认识公平的来之不易。当下,高考是无数学子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应该体现最严格的规则公平。另一方面,上大学也是残疾人教育深造、融入社会的一个重要渠道,然而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他们的高考权利一直在遭遇各种无形的障碍。在规则公平与机会公平之间保持平衡,既保障残疾人的高考权利,又能确保高考的规则公平,并不容易。上述举措无不是长期探索实践的经验总结,凝聚着平衡各方权益的治理智慧,释放出追求公平的价值理念。

经过多年努力,如今,已有一批盲人考生通过参加普通高考拥抱了五彩的梦,开启了人生的新征程。2015年,浙江盲人考生郑荣权以570分被温州大学录取;2017年,安徽盲人考生王宠以高出一本线88分的成绩被东北师范大学数学系录取;2020年,安徽盲人考生昂子喻考入中央民族大学信息与计算机科学专业……事实证明,盲人考生的学习能力并不受视力障碍的影响,社会需要做的,就是提供足够公平和开阔的舞台,让他们能够全力施展才华。

个体的命运,就像水珠折射阳光一样,也能照见时代的进步。回忆艰难求学路,张海迪曾感慨,当年最常听的一句话,就是“对不起,我们不招收这样的孩子”。如今,于广大特殊学子来说,“象牙塔”的大门已然为他们打开。几年前,清华大学为残疾高分考生魏祥安排独立宿舍,并勉励他“人生实苦,但请你足够相信”的故事,一度传为美谈。之后,高校为特殊学生改装宿舍、修建无障碍通道等新闻,更是屡见报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种种举措,保障着每一个学生的自由与权益,更洋溢着厚实的人本温情。

走出考场,再看社会大舞台,不少单位也在“不拘一格降人才”,比如一些地区对教师资格认定的体检标准进行了修改,去除了部分对残疾人的限制条款。时代不负奋斗者,“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越努力越幸运”,于正常人而言如是,于残障人士而言亦如此。从现实来看,在残疾人走向高考、走向社会的路上,虽然拆除了考试的障碍,还有考试招录、学习生活、毕业工作等诸多难题,需要各方努力破解。激励无数个体满怀信心、奋进图强,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这事关奋斗,更体现着社会公平与进步。

哲学家罗尔斯说,社会公正应是“有利于最不幸者”;作家海明威也说,“所有的人是一个整体,别人的不幸就是你的不幸”。在升学的路上,在更大的舞台上,不忘记、不落下任何一个人,这个社会也将更加文明、多彩。


编辑:晁星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