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目!又一名烈士确认!牺牲时年仅22岁
厦门日报微信公众号 | 作者 罗子泓

2024-06-08 19:07 语音播报

热点

日前

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

完成首批中国籍抗日航空英烈的

信息勘误和增补工作

在厦门日报协助下

重庆大学学生、

天津籍烈士侯子勤的身份

得到官方确认

出现在勘误增补名单中

得知该消息后

侯子勤的母校重庆大学

对其生平、学籍以及相关档案等

进行了挖掘和研究

并于重庆大轰炸纪念日当天

对外公布了相关信息

协助挖掘英烈事迹时

意外发现侯子勤信息

据重庆大学宣传部工作人员介绍,此前,校方并不知道侯子勤校友还有另一重身份——抗日航空英烈。直至5月中旬,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发布首批中国籍抗日航空英烈的信息勘误和增补消息后,这位“出师未捷身先死”的女性航空烈士形象,才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中。

今年清明节期间,南京首次完整公布航空烈士公墓英烈碑上镌刻的1468名中国籍抗日航空英烈名录。厦门日报在厦门文史研究者的支持下,第一时间对厦门籍烈士的生平信息展开搜集研究。任职于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的林靖,在查找福建同安籍烈士郭彩玲的史料信息时,意外发现另一位女英烈——重庆大学体育科学生侯子勤。

1944年3月1日《大公报》(桂林版)《尧山表演失事》一文记载:

“(民国)三十二年四月二十日、滑翔训练班学员郭彩玲女士,及同年五月十八日、侯子勤女士,俱失事于成都凤凰山。”1943年11月15日《中国的空军》中,《滑翔班二期生最后的一课》一文写道:“两个勇敢的女滑翔班学生,一个是越南赶回祖国来的华侨小姐,郭采(彩)玲,一个是重庆大学体育科学生,侯子勤,都不幸在高级滑翔阶段失事牺牲了……”

《滑翔班二期生最后的一课》,刊于《中国的空军》杂志1943年11月15日第129页。

厦门日报记者将掌握的史料发往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经研究人员严格查证比对,侯子勤的身份得到确认,她也是当前公布的中国籍抗日航空英烈中,仅有的三位女英烈之一。

为此

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回函

对本报协助挖掘英烈事迹表示感谢

关注到相关信息后

侯子勤的母校重庆大学

开始对其生平事迹展开挖掘研究

休学从军壮烈牺牲

好友函报噩耗请求代葬遗骸

据介绍,全面抗战开始后,日军占据着制空权的优势,1938年2月至1944年12月期间,侵华日军对重庆及其周边地区进行长达6年又10个月的无差别轰炸,史称“重庆大轰炸”。

面对日军肆无忌惮的侵略行为,义愤填膺的重庆大学学生不惧牺牲,参军上前线。重庆大学1940级体育科学生侯子勤,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成为飞行学员。

资料显示,侯子勤籍贯天津,出生于1921年,其父侯锡藩毕业于南开大学,在侯子勤童年时期举家入川,任职川东师范学堂物理学科专任教师。川东师范学堂与重庆大学同处重庆沙坪坝,校园相邻。1940年秋,侯子勤进入四川省立重庆大学体育专修科学习。

在重庆市档案馆,研究人员查询到了侯子勤的成绩登记表。按照正常学制,侯子勤应于1943年夏毕业,不过,该成绩表右上方有清晰的“休学”二字,说明她休学参军去了。

重庆市档案馆馆藏《四川省立重庆大学体育专修科二十九年度正式生成绩总登记册》,图为侯子勤的成绩登记表。

档案馆中还存有一封写于1943年6月14日的信函,是侯子勤生前好友李文元致函川东师范学堂校长聂元藻先生的,信中写道:“兹有贵校教师侯锡藩先生之女公子子勤,五月十八日失事身亡于成都滑翔班,现尚未安葬”。因当时战事严峻、通信不畅,李文元请聂元藻将信息转达给侯子勤父亲侯锡藩,商量她的安葬事宜。如侯父允可,李文元将先行代葬侯子勤遗骸。

重庆大学研究人员表示,这封信函佐证了当时报刊有关侯子勤的牺牲时间和地点。经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确认,按牺牲时间顺序,在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英烈碑上,鲁美音是第一位为国献身的中国女航空英烈,厦门籍的郭彩玲是第二位,侯子勤是第三位。

尽管没能直接正面击敌

但侯子勤投笔从戎、勇往直前

花季年华为国捐躯

牺牲时年仅22岁

福建同安籍烈士郭彩玲、天津籍烈士侯子勤,是当前公布的中国籍抗日航空英烈中为数不多的女性英烈。图为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英烈碑碑刻。

链接:重庆大学体育科

重庆大学体育科1936年秋正式招生行课,旨在造就“军事的体育人才和优秀的体育师资”。它在20世纪40年代全国高校中非常有名。

抗战前期中国空军减员惨烈而迅速,飞行员增补的频次非常高。招收飞行员对心智、身体素质要求特别严格,各大高校的青年学子因此成为重点招考对象。

根据档案记录,仅1943年11月至1944年1月,重庆大学参军入伍的学生多达126人。

侯子勤凭借“极强健之体魄”“锐敏之智力”,通过严格的选拔入队受训,成为当时罕见的“女飞将”。


编辑:李拓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