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08 21:16
夏意渐浓,粽叶飘香,一年一度,端午将至。
在中国工作、生活、求学的外国友人们也沉浸在浓浓的节日氛围中。
外国友人对端午文化有多少了解?
面对总台环球资讯广播记者的端午节“快问快答”大挑战,他们表现如何?
一起来听听:
外国友人端午节“快问快答”大挑战
中国人民大学越南留学生武氏慧谦虚地说,自己对端午节的历史略有了解,屈原的故事非常感人。
武氏慧:“端午节会纪念屈原、伍子胥、曹娥等人物。我最了解的就是屈原的故事。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大臣和著名诗人,他一生推崇忠诚和正义,但最终因被诬陷而投江自尽。根据民间传说,在屈原去世后,楚国百姓都很悲痛,为了悼念他,便把米团投入江中,以防鱼虾啃食他的尸体,后来逐渐演变成了端午节的传统食品——粽子。”
越南留学生武氏慧
很多外国友人都品尝过粽子。
在天津经商的匈牙利人帝汉尼说,自己“咸”“甜”口儿的粽子都爱吃。
帝汉尼:“天津的粽子一般是甜的,里面有豆沙或大枣。但有一次我在南方过端午节,那边的粽子是咸的,里面有肉。我当时就发现,南方和北方吃粽子的习惯有点儿不一样。”
在天津经商的匈牙利人帝汉尼
来自非洲贝宁的姑娘木兰说,在她的家乡有一种外形跟粽子非常相似的食品,叫做“阿巴拉(Abla)”。
木兰:“我们那里也有类似粽子的食物,里面包的是大米、豆子,有时候会放花生或者肉。但与中国人端午节吃粽子不同,我们是一年四季都吃阿巴拉。”
贝宁姑娘木兰
湖南中医药大学的马来西亚留学生周瑜霖说,为了迎接端午,老师带领学生们亲手做了好几种粽子。
周瑜霖:“有咸口儿的、甜口儿的,还有药膳粽。我最喜欢的是咸口儿的。”
马来西亚留学生周瑜霖
粽子有咸有甜、龙舟可长可短、香囊或方或圆……各地的民俗虽然不尽相同,但弘扬的都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
对此,这些外国朋友也深有感触。
巴基斯坦青年星天:“端午节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表征和载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来西亚留学生王骏哲:“端午也意味着弘扬爱国精神,激发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
越南留学生武氏慧:“爱国爱民、执着奉献、团结拼搏、同舟共济。”
贝宁姑娘木兰:“弘扬传统文化,爱自己的国家,了解自己国家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