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中吉乌铁路建设最难部分已过,将化地理劣势为优势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白波

2024-06-09 23:00

热点

66日下午,中国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铁路项目三国政府间协定签字仪式在北京举行,三国元首视频致贺协定签署。

中吉乌铁路是中国同中亚互联互通的战略性项目,是三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标志性工程。三国政府间协定的签署,为中吉乌铁路项目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标志着中吉乌铁路正由设想变为现实。

早在1997年,中吉乌三国便就修建一条联通三国的铁路项目签署备忘录。由于种种原因延宕长达25年后,中吉乌铁路终于在2022年重新开启了建设进程。接受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采访的学者表示,从两年前重启到如今签署政府间协议,中吉乌三国合作按部就班推动这条跨国铁路建设进程,可谓水到渠成。未来中吉乌铁路建成后,不仅将为三国经贸往来、互联互通发挥重要作用,改善吉乌两国实现发展的地理位置劣势,也将为整个欧亚大陆新增一条促进互联互通的战略大通道,意义非凡。

稳步推进下,终瓜熟蒂落

中吉乌铁路是起自新疆喀什,经吉尔吉斯斯坦进入乌兹别克斯坦境内,到达安集延,未来可向西亚、南亚延伸。

中吉乌铁路对发展中欧班列具有重要意义。截至今年525日,中欧班列已累计开行突破9万列,货值超3800亿美元。根据《中欧班列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吉乌铁路是中欧班列西线南部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中欧班列运行线主要有西、中、东三线,西线由中西部经阿拉山口(或霍尔果斯)出境进入哈萨克斯坦,中线由华北地区经二连浩特出境进入蒙古,东线由东南沿海经满洲里(或绥芬河)出境进入俄罗斯。中吉乌铁路建成后,将使我国西部新增一条可运行中欧班列的跨境铁路运输通道。

《中欧班列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欧铁路通道规划图

上世纪90年代末的20多年来,中吉乌三国就项目举行了多轮磋商和谈判。20229月的上合峰会期间,三国有关部门签署了《关于中吉乌铁路建设项目(吉境内段)合作的谅解备忘录》。近两年来,三国元首在会晤中多次强调加快启动中吉乌铁路项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已于20235月基本完成。

“中吉乌铁路政府间协定以三国元首视频致贺的高规格形式签署,是近两年来三国各部门积极落实元首共识,按部就班推动各项进程的结果。协定签署后,项目建设有了坚实的法律基础,开始进入了快车道。”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亚所助理研究员张也对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说,此前中吉乌铁路建设的各项进程一直稳步推进,三国就彼此关心的重要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沟通协商。至于可行性研究报告用时比预想要长,主要是疫情时期多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是可以理解的。

对外经贸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执行院长熊李力表示,目前中吉乌铁路开工建设的各方面条件已基本成熟。一方面,有关各方就中吉乌铁路的技术标准已基本达成一致,项目资金来源也已有了基本落实。三国和相关各方政府对项目的态度和立场也越来越趋于积极。此次政府间协定的签署意味着中吉乌铁路终于将开始实质性的开工建设,这是过去20多年来未曾实现的可喜的突破。

“要想富,先修路”

2022年春季中吉乌铁路建设进程即将重启的消息传出以来,项目有关情况在中吉乌三国以及区域相关各国都备受关注。

中吉乌铁路相关设想最早由乌兹别克斯坦在1996年率先提出。乌兹别克斯坦历史文化灿烂,是中亚人口最多的国家,但同时也是全球仅有的两个“双重内陆国”之一。所谓双重内陆国,即除了本身是内陆国之外,所有邻国也都是没有海岸线的内陆国家。全球另一个双重内陆国是欧洲袖珍国家列支敦士登。

66日的视频致辞中,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表示,中吉乌铁路将成为联通中国同中亚国家的最短陆上通道,还可打通南亚、中东国家大市场,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地区国家对华合作,深化国家间友好关系,符合各国长远利益。

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摄

熊李力对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表示,中吉乌铁路建成后将极大提升中国和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的互联互通,就像中老铁路使东南亚唯一的内陆国老挝由“陆锁国”变成“陆联国”一样,中吉乌铁路也将大大改变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在地理位置方面的发展劣势,并将劣势转化为优势,成为欧亚大陆物流大通道上的枢纽。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我国新疆地区就不再是一个边远地区,而成为‘向西开放’的前站。中吉乌铁路建设将对新疆和整个中国西部的发展产生良好的带动作用。”张也说,中国有句俗话“要想富,先修路,对其他国家来说也是一样的道理,乌兹别克斯坦作为“双重内陆国”,工业基础不强,在对外出口时物流成本很高,使他们在生产时必须把商品成本降到比其他国家更低的水平,才能获得出口竞争力。未来,中吉乌铁路不仅能够促进吉乌两国的商品流动,还能使他们在一定程度上获得商品过境的收益,增加就业岗位。

项目建设最难部分已过

此次政府间协定签署后,酝酿近30年的中吉乌铁路建设还面临着哪些潜在挑战?

张也指出,长时间充分的可行性调研,说明各国对建设中吉乌铁路过程中的难点和堵点已经有了足够的心理预估,并对融资问题进行了良好的沟通协调。因此,中吉乌铁路整个建设进程中最难的部分实际上已经过去了。

新华社记者 张帆摄

“三国元首视频致贺协定签署,高层的引领推动证明了中吉乌三国在项目建设方面的高度政治互信,将成为建设这条铁路最重要的保障。”张也指出,未来如果还会面临困难或挑战,更多存在于铁路建设的技术领域。例如未来货物通关手续的便利化,防范中亚地区近年来多发的地质灾害,以及区域恐怖主义带来的安全隐患等。

熊李力也指出,中吉乌铁路项目是跨国交通项目,安全保障及相关地区社会稳定都必须加以关注。在相对普通铁路项目可能较长的建设周期内,也需要三国政府展现出更多的政治智慧,在资金可持续投入、应对地缘政治变化等方面做好充足准备,保障整个项目平稳推进。

观天下

编辑:谢永利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