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岁的北京人艺“正青春” !12小时线上线下台前幕后共同庆生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王润 方非

2024-06-13 08:27 语音播报

文娱

北京人艺不同剧场中,回荡着观众和演员们共同喊出的“北京人艺生日快乐!”各个网络平台上,无数观众通过线上方式,向72岁的北京人艺献上美好的祝福。2024年6月12日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建院72周年纪念日,从上午10时半到晚上22时半,一场以“青春人艺”为主题、线下内容和线上直播相结合、12小时不间断的纪念活动,让新老观众齐享戏剧节日,共同为人艺庆生。

两代人艺人 共品“人艺味”

上午十时半,北京人艺85级学员班成员和刚刚结业的2022级表演学员培训班学员,共同出现在首都剧场举办的“经典与青春”观众分享会上。相隔近四十年时光的两代人艺人的青春故事,从“我在人艺的第一课”开始。

两代人艺人共聚“经典与青春”观众分享会。方非摄

一本从北京人艺戏剧博物馆“淘”出来的记录当年85级学员生活的硬皮笔记本,唤起了无数美好的记忆和生动有趣的故事。从1985年9月2日新生报道,每个人自我介绍;到1987年7月14日课程全部结束,成绩单寄给家长……原本15人的北京人艺85级学员班,经过两年的刻苦学习和考核甄别,最终只留下冯远征、吴刚、丁志诚、岳秀清、高冬平、王刚、孟秀、刘小蓉八个人。从朝夕相处的同窗到同台合作的同事,这些早已成为“有着一辈子交情”的名角好友们,用“互相爆料”和“自己曝光”的方式畅谈青春往事,让观众看到这些已经功成名就的艺术家生活中可亲可爱有情有趣的另一面和彼此之间的深厚情谊。

丁志诚曾为了角色差点剃光头,后来还戴着不合适的“西瓜帽”假装光头,把同台演出的女班长兼表演课代表岳秀清逗得差点笑场。不爱上形体课的男班长吴刚,最后靠跟女学员一起练舞剑才通过了形体考试;而能唱会跳,同时担任声乐课代表和形体课代表的高冬平,却不用练也能拿满分。没当过任何课代表的王刚,曾为了交生活小品作业绞尽脑汁;同样什么课代表都不是的孟秀甚至曾对所有的课都感觉纠结和不自信,差点被淘汰,幸好冯远征和高冬平陪她观察生活、做小品,岳秀清陪她聊天,鼓励她,请她吃饭,让她感受到了家一样的温暖,终于在和冯远征做小品练习时忽然开了窍,开始一点一点进步,“正是因为大家的帮助,我才能够最终留在北京人艺。”

人艺85级学员班成员互相“爆料”,畅谈青春往事。方非摄。

从青春年少到步入退休,吴刚当年写在《我在北京人艺》书中的一句话,特别生动地道出了大家的心声:“我喜欢闻人艺后台的味儿。”在他看来,人艺的“味儿”是那种既非常严谨又非常轻松快乐的创作氛围和精神,融合在一起形成的特别味道:“因为有一代又一代的先生们在这儿排练、创作、演出,留下了无数经典和所有艰辛,所以一打开排练厅的门,就都感受到那种创作的氛围,这就是北京人艺的味儿!”

这独特的“味儿”吸引着一代又一代心怀梦想的年轻人走进北京人艺。刘宸、周情云、柳文伊、杜子俊、宋建霖、龚钰泉、杜博涛等2022级北京人艺表演培训班毕业学员,以青春的面貌和饱满的热情讲述了对人艺的感情和在剧院的成长。从高高在上的艺术殿堂,到温暖团结的大家庭,在这些新一代人艺人心中,辉煌的舞台如同“严父”,关心他们的前辈老师就像“慈母”,“北京人艺的味道,就是家的味道。”

考核与演出 经典又青春

当天下午,在北京国际戏剧中心·曹禺剧场举办的“我们正青春”北京人艺青年演员优秀考核作品展演上,陈红旭和张鑫名演出的《家》,韩清和黄薇演出的《晚安,妈妈》,陆璐和杨明鑫演出的《喜剧的忧伤》,张培和孙骁潇演出的《白鹿原》,孙翌琳演出的《我》,金汉、黄麒源和赵泽栋演出的《赵氏孤儿》,魏嘉诚和张晔子演出的《哈姆雷特》,七段北京人艺青年演员考核中的优秀作品片段首次公开亮相。

线上线下观众和唐烨、龚丽君、王刚、岳秀清、吴珊珊、吴刚等现场评委一起见证了这些优秀青年演员为北京人艺注入的青春力量。评委们给予青年演员们极大的支持和肯定,同时也中肯提出意见和建议,让人们感受到艺术精神的传承与创新。

人艺艺术家作为评委为青年演员点评。方非摄

当晚,由熊召政编剧,冯远征、闫锐导演的原创历史大戏《张居正》在首都剧场舞台上再次与观众见面。演出前,主创和演员们还和大家分享了台前幕后的创作点滴,就连在演出中“推柱子”的六名青年演员也得到了特别亮相介绍。实验剧场和人艺小剧场里,由青年导演张彤执导的俄罗斯剧作家万比洛夫作品《长子》和美国著名剧作家尤金·奥尼尔名剧《走进黑夜的漫长旅程》同期上演,让观众感受到外国戏剧经典在小剧场中上演的艺术魅力。

经典剧目线上播映也是院庆活动的重磅内容。当天先后放映了2022年以4k技术录制的《阮玲玉》高清实况录像和1988年由朱旭、任宝贤、修宗迪等老艺术家出演的《哗变》一中一西两部人艺大戏,让无法到现场看戏的各地观众也享受到了人艺经典戏剧的魅力。

观众常相伴 探索永不停

以“青春探索”为主题的一系列活动,带观众看到人艺当下的创新举措。在人艺实验剧场开启的“戏剧沙龙”,北京人艺院长冯远征与戏剧评论家徐健展开了关于人艺小剧场领域实验性的探讨。两部正在上演剧目《长子》《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的专题片也与观众线上见面。

张晔子、魏嘉诚、陆璐、伍宇辰柠、赵正添五位青年演员以“剧场漫步”形式,引领观众走进首都剧场、北京人艺实验剧场、北京国际戏剧中心·曹禺剧场、北京国际戏剧中心·人艺小剧场、菊隐剧场这五座剧场,感受北京人艺多剧场运营的创新业态和多元定位。夏腾子、董柔、孙璐璐三位青年舞台美术工作者,则以导览身份带观众“云参观”北京人艺舞美展,展示舞美创作人才和成果。

此次线上线上12小时的盛大院庆活动,全方位展示了北京人艺的精神风貌和艺术魅力。正如院长冯远征所言,时光的力量真是惊人,从史家胡同56号院到王府井大街22号,72年的时间,北京人艺已成为一个拥有五个剧场、260余位演员、300余部作品的专业话剧院团,“前辈们为这里奉献青春,我和同事们并肩作战挥洒青春,现在又看着年轻一代在这里绽放青春。”冯远征同时代表北京人艺感恩所有观众:“我们的所有成就,是为了你们,也是源于你们。有你们在,北京人艺,将是永远青春的剧院。”


编辑:王润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