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丨1.5吨货车要拉12吨?货运平台不能成为超载盲区
北京晚报 | 实习记者 孟雅檀

2024-06-13 18:02 语音播报

锐评

货车核定载重量只有1.5吨,平台竟让派送12吨的腻子粉?据央视报道,有货运司机反映,在货拉拉、运满满等货运平台上,经常收到超载订单。有司机表示,“在车辆核载有限的情况下,平台系统应该拦截超载订单,不应该让这种订单存在。”

12吨腻子粉订单。图据报道

据报道,平台上的超载订单比比皆是。有的订单并不显示货物和重量,货车司机无法事先知道具体情况;有的订单明显超载,平台仍直接推送给货车司机;有的订单甚至要求运输油性油漆等危险品,平台无视限制规定,将订单派送给普通面包车。货车司机如果不按订单运送货物,往往都会被扣除行为分,拒载一次扣5分,但每涨1分需要完成10个订单。轻则影响抢单,重则影响提现。出于实际考虑,司机往往忍气吞声,被迫运送货物。

超载不是拉货之道,推责不是运营之法。货物的重量平台为什么不统一显示?明显超载的订单,货主为什么可以成功下单?明明是货主的问题,为什么要让货车司机担责?超载货车万一出现安全事故和财产损失,谁来负责?货主随意发布超载订单,严重侵害货车司机权益,而且埋下安全隐患,亟待监管部门和平台在技术和管理层面为违规订单按下“熄火键”。

货主明知超载仍下单,无非是想花小车的钱拉大车的货;但货运平台更是难辞其咎,不能逃避责任。平台提供的是中介信息,一头连接货主,一头连接司机,对下单的货主需维护其权益,对司机群体更有保护的责任。货车司机选择平台,在平台上揽活,是对平台的认可,更是平台赖以生存的基础。超载订单泛滥,是对货车司机的压榨,其实也是对平台自身服务的抹黑。

对于承载量问题,货拉拉和运满满都有明确要求,但实际情况是货主可以随意输入货物重量并选择车型,即使超出载货重量也能成功下单。可一名客服人员称,平台对于一辆车具体可以拉多少货没有明确标准,需要货主和司机沟通,“都是能跟师傅商量的”。规定到底作不作数,难道是说一套做一套?作为货运车服务的全链条参与者和最大受益者,平台应该把规则明确清楚,不能一边掌握订单分发权,一边又把麻烦推给司机和货主。

针对纵容超载的现象,两家平台回应称,对错误判责的超载订单予以纠正。司机在接单时,对于超载超限货源,可无责拒绝承运。反应的速度很快,也表明了态度,但是否真能下不为例,还需时间考验。货运车市场内卷严重,司机赚钱不易。平台应该提升规则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把运营安全和公平公正放在首位。超载订单一个不能有,规范管理一个不能少。


编辑:孟雅檀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