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跳舞的“木山羊”带你领略非遗魅力
2024-06-13 22:22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一边弹奏热瓦普,一边演唱山区民歌,身前的木台上还有几只木山羊随着节奏跳动。仔细看就会发现,艺人们拨动琴弦的右手上还挂着一根细细的丝线,这根线连着一个木质装置,在它的操控下,随着艺人弹奏,“木山羊”就会跳动起来,身体还能转动,这就是和田地区策勒县山区极具特色的“木山羊舞”。与常见的新疆舞不同的是,这种舞蹈的“舞者”是手工制作的木山羊。

木山羊。(图片来自网络)

“木山羊舞”是一种民俗艺术,源于昆仑山下牧民的放牧生活。过去放羊时为了解闷,牧民用木块制作成四肢和头部会动的木山羊,自己唱歌弹琴,让木山羊跳舞增添乐趣。这种游戏流传开后,逐渐成为牧区的一种娱乐方式。

“木山羊舞”艺人们正在表演。 许晓龙 摄

这种跳舞的木质装置其实是一个微型“戏台”,由木山羊、薄板舞台、承重木轴、连接木棍、引线、底座构成。工匠们用木料做出山羊造型,戏台用圆形薄板制成,贴上一层绿布,山羊就立在草原上。接着在木山羊的腹部垂直插入一根木棍,这根木棍穿过绿色薄板,插入戏台的承重木轴里,木棍另一头绑适合长度的丝线,再从承重木轴底部的插孔中穿出,表演时,将线绑到艺人手指上,就可以连动起来。

“木山羊舞”艺人们正在表演。(图片由地区文化馆提供)

“木山羊舞”的舞姿轻快活跃,抬头蹬脚,转身蹦跳,像山羊一样活泼可爱,充满活力。木山羊舞的配乐采用的是欢快的民间曲调,音调欢畅,有助于活跃气氛。木山羊舞的动作比较简单,易于学习,不需要复杂的舞蹈基本功,跟着节奏舞动即可。“木山羊舞”既保留了中华文化的传统特色,又具有节奏活泼、易学易跳等优点,广泛欢迎。

“木山羊舞”登台演出。许晓龙 摄

“木山羊舞”主要分布在昆仑山下的策勒县山区乌鲁克萨依乡、恰哈乡、奴尔乡和博斯坦乡,和田地区其他县也有少量的分布。因流传地区较为偏远,故而保留完整,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独特性。

地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许晓龙 整理


作者:

和田地区融媒体中心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