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护民生|支持起诉维权解难,快速和解护民护企
2024-06-14 16:08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文章来源 | 通州检察

检心·检察故事

“程检察官太感谢你了,要不是检察院,我真不知道该咋办了!”来京务工的王某,看着显示已经到账10000元的手机短信提醒,哽咽着对程晓林检察官表达感谢。

务工受伤无人理会

王某来自陕北农村,利用农闲时间带残疾弟弟来京务工。2024年4月,王某受临时雇佣种植绿化树木,在种树过程中为躲避吊车吊钩不慎摔倒,导致鼻子和眼睛受伤。王某受伤后,带他来干活的罗某将其放到一个诊所门口后就开车走了。王某自行看病后找到罗某,采取了堵门、堵车、报警等行动,但仍未拿到医疗费、误工费等应得赔偿。王某想要去法院立案起诉维护权益,便前往法律援助中心寻求法律帮助。

图为承办组接待支持起诉申请人王某

多方调查查清事实

“2024年4月底,通州区法援中心通过与通州区检察院建立的支持起诉协作机制向我们移送了该起提供劳务者受害纠纷的线索。我们主动联系王某,王某得知检察院有支持起诉的职能后,向我们提交了正式的申请书。”承办检察官程晓林介绍说。

经审查,王某系外地来京农民工,因务工受伤,不具备提起诉讼能力,符合支持起诉受理条件,通州区检察院依法受理了该案。检察官详细审查案件,了解到王某经罗某介绍受雇于裴某,在工作受伤后,一直未获得赔偿。虽然想要运用法律手段维护权利,但是面对复杂法律问题,王某理不清法律关系,更不知要向谁主张权利,维权陷于困境。检察官走访了派出所及园林绿化局,查清了案件事实。

图为检察官与实际用工单位谈话

“取得实际用工单位的信息后,其实已经可以支持王某前往法院立案起诉了。但是我们了解到王某家中有六名未成年子女,仅靠卖菜为生,生活困难,其受伤后需要休息养伤,未能再找到工作,在京生活无以为继。王某既心疼在北京的吃住花销,又担心家中子女,想尽快返家。考虑到王某的实际困难,我们决定启动和解,让王某尽快拿到赔偿以便回家养伤。”程晓林检察官说。

快速和解护民护企

检察官多次接待王某,认真听取其赔偿诉求,并就赔偿方式、赔偿项目和赔偿数额进行释法说理。程晓林检察官又多次组织王某和实际用工单位谈话,引导双方和解。王某觉得其受伤后无人问津,无人负责,心中十分委屈。用工单位认为自己并未逃避责任,是王某提出的要求过高,王某受伤事件甚至影响了整个工程进度;且王某第二天才前往医院治疗,不确定是否在提供劳务中受的伤。和解工作陷入僵局。

检察官多次电话沟通后,又把双方叫到检察院,采取背对背的和解方式引导双方和解。检察官充分共情王某因工受伤的不幸遭遇,设身处地为其分析现状,王某渐渐转变了想法;检察官又从用工单位角度出发,向其详细解释诉讼的时间成本及不利影响,并充分讲解和解的益处,用工单位也转变了态度。经过检察官的不懈努力,王某和用工单位最终达成和解,签订和解协议后,用工单位当场支付王某医疗费、误工费等损失共计10000元,王某向用工单位出具了收条。

图为当事人达成的和解协议

收到款项后,想到受伤这一个多月来的心酸,王某忍不住流下眼泪。他哽咽着向检察官表达了感谢。

用工单位也向程晓林检察官表达了谢意:“感谢检察官促成和解,妥善解决了这起受伤事件,我们以后将更加重视工作中的工人安全问题”。


作者: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