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暴雨中获救后,他返村救出60多名村民
广东发布

2024-06-18 14:51 语音播报

热点

“全部人起床,发大水了!”

深夜

一名男子骑着摩托车在巷子中穿梭

扯着嗓子大喊

打破了村子的宁静

各家各户响起窸窸窣窣的声音

开启了紧锣密鼓的转移

半小时过后

众人就在相互扶助之下

基本转移到安置点

6月16日以来,梅州多地普降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面对严峻复杂的防汛形势,一些人赶在洪水围困前撤离。

这几天在梅州,

• 有人跟洪水比速度,一口气救出了爷孙五人;

• 有人自驾来梅州准备停车露营,被当地好心人半夜敲车窗提醒及时撤走;

• 有人已经转移到安全区域,又主动返回借出了自己的橡胶船,协助民警救援;

• 还有人徒步山路12小时挺进“孤岛村”实施救援……

“我活了三十年,第一次见这么大的洪水。”当地村民感慨,这次洪水之大,超出了想象。

与此同时,各地队伍紧急驰援。有救援队说,现场电线比较多,可能造成危险,路也很难走,但他们没有停下。

梅州蕉岭县新铺镇,镇村干部敲锣提醒居民转移。

01 紧急通知

“洪水来临前收到转移通知后,不到半个小时,水位就到了膝盖。”

6月17日下午,梅州市蕉岭县长潭镇堑垣村的徐先生回忆起前一夜的转移,仍觉惊险。“老一辈都说,上一次发这么大的洪水还是在1983年。”

今年4月4日,梅州全市进入2024年汛期,强降雨、强对流多发。“我们这边下雨都下了一个多月了,16日还在下暴雨,下到晚上9点多才停。”徐先生说道。

16日22时许,他在村民群里收到了紧急转移通知。而后,打着手电筒便出了门,开着摩托车,挨家挨户地大声通知村民转移,“全部人起床,发大水了!”

这是跟洪水比速度的时候,徐先生心里着急。

“有两个老人腿脚不方便,家里还有三个孩子。他们的房子又靠近河堤,非常危险。我赶紧冲进去把小孩抱出来,送到安置点,再回去把爷爷救出来。而且那时候还没有完全停电,我也很担心(水涨上来之后)漏电。”

仅用了大约半个小时,村民就在相互扶助之下,基本完成了转移。

当地安排的安置点,有些是在祠堂的高处,还有的是村民比较高的房子。徐先生还记得,等到他把最后一位老人送到安置点的时候,水已经漫过了主路面。

6月17日16时,长潭镇水位情况。

转移工作结束后,徐先生和村干部继续巡查到天亮,关注水位变化,以防发生决堤。

至第二天11时许,主河道的水没那么大了,部分度过险境的村民才回家。

17日晚,徐先生透露,凌晨3时“跟桥面齐平”的水位,现在已经退到桥墩之下了。

被徐先生救出来的爷孙五人,也离开了安置点,搬到亲戚家。

02 难忘一夜

暴雨突袭梅州,正在梅县区旅行的短视频博主“印记走中国”,也经历了难忘的一夜。

他来自辽宁,今年春天独自驾车来到广东,一个多月以来,细致游玩了梅州多个县区,对广东的雨水也开始“习以为常”。

6月16日,梅州全市被降雨回波覆盖,此时他正在梅县区松口古镇,计划当晚也跟前几天一样,把车停在游客中心的停车场露宿。

但他没想到的是,暴雨造成了洪水。而松口古镇就在紧邻梅江的下游,水位逐渐上升。

17日中午,他透露,由于自己是自驾游客,没能在第一时间接收到转移通知。前一晚,自己只注意到有很多车辆驶过,尚未意识到,那是镇上的人正带着家当撤离。

博主镜头记录下摩托车大叔提醒其撤离时的情形。

这时,一位穿着拖鞋、白色短袖的热心大叔,骑着摩托车过来,敲他的窗玻璃提醒:“我怕你睡得水来了都不知道,那边街上的人全部都往上面搬了,赶紧撤离吧……”

17日凌晨离开之前,这名博主拍下了松口古镇的街景:“水位都把街道给淹没了,人已经都陆续地撤离了,镇上陆陆续续的全是撤离的车辆……现在游客中心停车场这块儿已经有积水了,太危险了……”

按照大叔的建议,他连夜转移到了镇政府一带,并在附近找地方停车过夜。

“第一次在外旅行遇到这样的情景!半夜两点钟撤离去高地……”如今回想起来,这名博主坦言,除了庆幸,还有点可惜,“没能留下大叔的联系方式”。

6月17日,一名自驾至梅州的博主拍摄的洪水画面。

17日上午,该名博主继续游览了元魁塔、甘露亭等松口镇内的景点,并陆续上传分享了拍摄的实时画面。

评论区有很多牵挂家乡的网友通过他的播报了解水情,也有当地人指引撤到何处相对安全。

他说,听闻松口镇是“客家人下南洋的第一站”,自己有很多景点想去,计划等洪水退去之后继续拍摄古镇,并希望这里早日恢复美丽的光景。

03 生命之舟

被洪水困住前,梅州平远县大柘镇坝头村南山片区村民张先生,已经转移到安全区域,但他却做出了“逆行”的决定。

16日下午,坝头村南山片区因暴雨侵袭受灾严重。大柘派出所民警在救援时发现,还有20余户人家急需转移。

此时,水流湍急,道路受阻无法正常通行。橡皮艇又正在开展其他救援工作,如何高效转移?

张先生协助民警返回村中救援,并主动借出了自己的橡胶船。

关键时刻,张先生向警方提出,自己有一艘橡胶船可以借用,并主动请缨返回村里,帮助转移村民。

一户接着一户,张先生和民警协力将村民转移到安全地带,又马不停蹄地前往下一家实施救援。

从16时到22时,共有60多人在张先生和其他救援人员的帮助下,成功转移到了安全地带。

此时的一只橡胶船,就是一艘生命之舟。面对大家的称赞,张先生说,遇到这样的情况,大家都会挺身而出。

“受灾的不仅仅是我自己一家,而是一个村,我没想那么多,只想到要快点把村民转移出去。”

据了解,此次梅州暴雨洪涝影响较严重的地区有平远县差干、上举、泗水镇;蕉岭广福、南礤、新铺镇;梅县区松源、桃尧镇等。

许多受灾严重地区进出道路受阻,救援人员驾驶橡皮艇到达居民家门口开展救援,逐一转移受灾居民。

04 挺进“孤岛村”

在直升机抵达前,因通信信号中断,受灾状况不为外界所知的大新村,成了“孤岛”。

截至6月18日凌晨,因道路多发滑坡,梅州市平远县泗水镇的部分村落通讯中断、道路受阻。

17日上午,梅州市消防救援支队副支队长张华玉带领第一批救援人员乘坐直升机进入大新村,了解到当地受灾情况后,向后方申请支援。

随后,直升机不断往返于大新村和平远县实验中学的体育场,运送救援人员和物资抵达大新村。

救援人员在大新村开展救援。

有救援队员徒步12小时,下午4时许到达大新村。梅州市消防救援支队白渡特勤站的几位消防员,于17日凌晨结束在平远县东石镇的救援工作后,接到通知沿着盘山公路前往泗水镇大新村开展救援。

“清点了一下,有将近60人。”60人来自7支不同的救援队伍,除了梅州本地的消防救援力量外,还有前来支援的河源市消防救援支队、南雄市应急救援协会和曙光救援队,他们分批乘坐直升机抵达大新村。

17日晚,随着夜幕降临,救援工作难以继续进行,抵达大新村的救援队伍逐步停下了手头的工作,回到大新村的操场上,也就是直升机起降的地方休整,这里也成为了大新村抢险救援的前线指挥部。

入夜后,救援队员简单休整。

晚上7时左右,几位救援队员守在屏幕前,参与了省市县应急部门举行的调度会议,听取了上级的工作部署,介绍了大新村的灾情和救援情况。

救援队员视频参加调度会。

前线指挥部部署次日工作。

“60双鞋,100件雨衣……”张玉华在纸板上记下了各个队伍的物资需求,之后向后方申请明日用直升机运送到大新村。

会议开完已是晚上11时,60名救援队员直接躺在了大新村的操场上席地而睡,一位救援队员说:“我们是结束了其他地点的救援后赶来的,已经两夜没合眼。明天直升机就会带更多救援力量和物资进来了。”

救援队员在操场休息。

05 救援持续

赶在凶猛洪水来之前撤离,是一场与时间的较量。

“加油,一定要稳住!”

6月16日晚,在梅州蕉岭县长潭镇白马村,一位村民驾驶铲车,把村里未转移的人平安带到安置点。

漆黑的雨夜,有人坐在车里,有人站在铲斗上。

当晚,梅州平远县公安局巡警大队接到一名患病老人需就医的警情。

由于天色较暗,且积水很深,巡警钟优不慎陷入水坑跌倒扭伤了脚,但他却顾不得查看伤势,忍着疼痛与同事一起将老人抱至警车旁,转移到医院接受救治。

民警成功将3人转移至安全地带。

17日凌晨,民警在平远县东石镇白岭村发现3人被困,立即通过无人机搭载的热成像设备精准锁定位置,蹚过满是泥浆水的山路,在下一波洪水到来前,成功将3人转移至安全地带。

当天早上,梅州市三防指挥部将防汛Ⅱ级应急响应,提升为防汛Ⅰ级应急响应。来自各地的救援队已抵达梅州,紧锣密鼓地投入抗洪抢险当中。

下午时分,正在梅州蕉岭新铺镇福岭村的河源蓝天救援队队长雷波,“水深差不多四五米,有两层楼高”,救援队对新铺镇六个村的村民进行了转移。

据其统计,当时这支救援队转移了近600人,其中老人60名,孩子20名,残障人士12名。即使现场电线比较多,可能造成危险,路也很难走,但他们没有停下。

“我活了三十年,都没看见过这种情况。”蕉岭县长潭镇堑垣村的徐先生向感慨。来势汹汹的洪水超出了当地人的想象。

广东省防汛防旱防风总指挥部办公室通报称,梅州全市多地受灾严重。截至17日,平远县泗水镇、仁居镇、东石镇、蕉岭县南礤镇、梅县区松源镇等多处发生山洪、山体滑坡,造成5人死亡、15人失联、13人受困。

据初步统计,目前当地已组织200余支队伍、9000多人投入抢险救援,省防总已调集18支抢险救援队伍、1835人、986台(套)装备抵达梅州,迅速开展抢险工作。

在佛山菠萝救援队的微信群中,直至17日深夜,队长王治勇仍在更新梅州前方的救援情况。

“平安,今晚在离平远县城30公里的山里。放心!”


编辑:胡德成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