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2024年招生亮点全面解析
北京师范大学本科招生办

2024-06-21 13:54 语音播报


北京师范大学是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奠基者,其前身是创立于1902年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1923年更名为北京师范大学。百廿浩气,岁月峥嵘;木铎金声,弦歌不辍。建校120余年来,北京师范大学坚持立德树人,聚焦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秉承“治学修身、兼济天下”的育人理念,贯彻“拓宽基础、加强融合、尊重个性、追求卓越”的本科教学指导思想,着力培养具有良好人文与科学素养、扎实学科专业基础、开阔国际视野、较强实践动手能力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四有”好老师和具有“四有”素养的拔尖创新人才。

2024年,北京师范大学都有哪些本科招生亮点?一文带你快速读懂!文末还有报考指南查看方式,不要错过哦!

亮点一

2024年,学校计划招生4200人,较2023年增加100人,增加考生进入双一流大学机会。学校面向全国招生,招生类型有普通类、公费师范生、优师计划、国家专项计划、艺术类等。

亮点二

北京师范大学与北京协和医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共同探索“X+医”和“医+X”建设,着力为国家培养一流拔尖创新医学人才,为建设健康中国的战略目标做出更大的贡献。

协和医班

联合培养复合型医学人才。北师大生命科学学院成立“协和医班”,遴选30名左右多学科在读本科生加入,双方共同培养兼具多学科背景的复合型医学人才。协和遴选一支由协和教职人员组成的高水平学业导师队伍,“协和医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选择学业导师。符合培养要求的毕业生按推免直博的方式由协和录取进入直博生阶段学习,分别在医学、群医学与公共卫生、医学与生命科学、药学、医学与理学交叉融合、生物医学工程、医学与社会科学交叉融合、医学与人文学科交叉融合等8个方向进行深造,按照4(本科)+4(直博)基本学制完成。

协和药班

联合培养药学领军人才。北师大化学学院、协和药学院联合招收药学专业本科生,为医药产业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且具有全球视野的行业领军人才。药学专业本科生由北师大高考招生15人,注册北师大学籍;协和招生15人,注册协和学籍。本科阶段以2(北师大)+2(协和)方式由两校共同培养。符合培养要求的毕业生按推免直博的方式由北师大、协和录取进入化学或药学相关专业直博生阶段学习。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亮点三

为适应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学校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深化学科专业供给侧改革,推动一流学科专业间的有机互补、强强联合,大力推进理科、工科、文科等学科深度交叉融合,目前已获批7个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着力培养跨学科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

2024年,“英语+历史学”“经济学+统计学”“社会学+心理学”3个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将首批招生。

“英语+历史学”

融合英语专业和历史专业的知识体系,培养英语能力突出、国际视野开阔、历史基础坚实、综合素质卓越的跨学科拔尖创新人才。

“经济学+统计学”

发挥交叉融合优势,探索培养紧密结合国家治理和经济社会发展现实需要、兼具扎实的统计学方法论基础和敏锐的经济学嗅觉的新时代统计学和经济学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

“社会学+心理学”

立足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国家战略,服务于创新社会治理体系的建设目标,培养掌握扎实社会学和心理学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开展社会心理研究的学术型人才,同时也具备能力为民众开展社会心理服务、应对公共事件、创新社会治理的实践型人才。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亮点四

为国选才育才,培养基础扎实、能力突出的拔尖学生。

自2020级起开展“强基计划”学生培养工作,已入选数学、历史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哲学6个“强基计划”专业。2024年增加汉语言文学(古文字学方向),致力于培养具有深厚的人文素养、坚实的专业知识、突出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具有“四有”素养的汉语言文学(古文字学方向)拔尖人才,为其将来成为古文字学方向的知名学者和领军人物奠定坚实基础。

以创新能力培养为重点,加强培养模式改革。

遵循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成长规律,实施“基础扎实、学科交叉、科教融合、本研衔接”四位一体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本科阶段夯实基础学科能力素养,学生可修读本研贯通课程或研究生阶段专业课程。硕博培养阶段既可在本学科深造,也可探索学科交叉培养。

学籍转段,实行本研衔接培养。

获得转段资格的“强基计划”学生可申请进入本校“强基计划”招生专业;国家战略所需的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相关专业;或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相关专业继续深造。强基生本研衔接具体办法按照教育部相关管理规定执行。第一届“强基计划”共有52名学生顺利转段,占比82%。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亮点五

自2010级起实施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2019年,启动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已入选数学、心理学、地理科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哲学、经济学10个“拔尖计划2.0基地”,入选基地总数在全国高校并列第七位。

动态进出,实现学生兴趣驱动和生源质量有机统一。

深化“双院联动、大师引领、国际合作、科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建设新型学习社区,创新“学院+书院”双院联动的育人机制。实施“四位一体”导师制,构建“全师育人、全程培养”的大师育人体系。完善“一主体、多方位”的人才国际化培养体系,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拔尖创新人才。各学科专业广泛延聘国外大学优秀教授主讲全英文课程,创办暑期学校。提供多种国际交流学习机会,资助学生出国交流学习、参加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参加暑期课程项目等。

加强科研训练项目管理,完善科教融合人才培养体系。

为每一位基地学生配备一流导师队伍,建立导师学长辅学制,营造有助于创新意识提高的互动式学术氛围,强化有特色、有组织的科研训练。尊重学生的能力差异和兴趣取向,激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团队协作,给予学生最大的选择研究课题的自由度。在科研训练项目实施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潜能和创造性,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考。生物基地连续10年实施拔尖学生科研能力培养“能动计划”,构建完善的交叉学科教学过程体系,极大提升了本科生科研训练成效,跨专业本科生团队连续10年参加国际遗传工程机器竞赛(iGEM),获得了7金2银1铜的辉煌成绩。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亮点六

学校教务部(研究生院)启动为期三年的“1228”行动计划,重点促进10个专业人才培养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支持20个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的重点团队建设,推动20本数字化教材建设,建设80门深度融合人工智能的智慧课程。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亮点七

转专业政策

两年内提供专业选择机会,扩大学生自主选择权。全校一、二年级学生拥有转专业机会(上级部门或学校招生简章对转专业有禁止性或限制性规定的特定群体,以及曾按照转专业程序转过专业者除外)。转专业不设转出门槛,且可跨文理大类。学生可在春季学期自主提出转专业申请,由接收院(系)按转入标准进行公开考核,择优录取。近年,两校区每年均有200余名同学成功转专业。

辅修政策

学有余力同学可申请辅修,拓展学生发展机会。在校进行本专业学习的同时可以修读跨学科专业的辅修课程。在规定年限内,达到辅修专业证书授予条件的,可获得“北京师范大学辅修专业证书”;在获得主修专业学士学位证书的同时达到辅修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在主修学士学位证书上注明获得辅修学士学位的信息。平均每年有 20% 的毕业生获得辅修证书。

亮点八

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建立“经济援助-素质提升-思想引导-品质锤炼”相贯通的资助育人体系。设有国家、地方政府、学校、社会类资助项目,资助力度居全国高校前列,全方位激励学生学有所成,助力学生成长成才。尤其是,学校采取勤工助学、生活补助、助学贷款、临时补助等工作措施,全力解决学生急难盼愁问题,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亮点九

北京师范大学本科生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本科教育为学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2023届本科应届毕业生中,除公费师范生需直接就业外,学生的主要毕业去向为升学,比例达62.28%。其中境内升学占比47.77%,境外深造占比14.51%。2023届推荐免试研究生(含本科直博生)占比34.67%。

北京师范大学2023届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93.79%。毕业生就业领域广泛,2023届毕业生进入党政机关、教育科研单位和国有企业就业的占所有签约就业毕业生的81.42%。

报考指南

学校概况、专业介绍

你所好奇的

都能在这里找到答案!

扫描下方二维码

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获取报考指南电子书

招办咨询热线

面向全国:010-58807962

“3+3”改革省份:010-58800188

“3+1+2”改革省份:010-58806833

优师计划专线:010-58804577

接电时间:

即日起至7月3日(周末不休),每天8:00-11:30,14:00-17:30

高考志愿填报集中时段(6月23日-6月29日)加开晚上时段18:00-21:00

2024年分省咨询QQ群

相关阅读

北京师范大学2024年本科招生章程

北京师范大学2024年招生计划

2024高招进行时

编辑:赵司尧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