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喜欢苏东坡?
2024-06-22 16:53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文|融评

我们为什么喜欢苏东坡?

他是“反emo达人”

风波难平?“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也是“网络语言祖师爷”

有事也“呵呵”,没事也“呵呵”

他是文艺中年

会“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也是限量版“宝藏男孩”

诗词歌赋都会,琴棋书画皆通,集儒释道于一身

林语堂说他是

“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人间绝版”

钱穆称他为

“罕见的千古完人”

他,就是人人都爱的苏东坡

我们为什么喜欢苏东坡

原因有太多太多

我们爱他的才华横溢

他是大宋第一才华担当

写词,是词坛盟主

写诗,是宋诗台柱子

写文章,名列唐宋八大家

写字,天下第三行书,宋代四大书法家之首

他会画画,提出过“胸有成竹”“诗画本一律”等理论

他懂琴,拨弄过那把“玉涧流泉琴”

我们爱他的豁达乐观

面对挫折,他说“吾心淡无累,遇境即安畅”

面对离别,他说“离别何足道,我生岂有终”

身在困顿中

他却不气馁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处在逆境里

他却不颓丧

“一曰无事以当贵,二曰早寝以当富,三曰安步以当车,四曰晚食以当肉”

被贬偏远之地

他说“此心安处是吾乡”

置身浩渺之境

他说“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我们爱他的至真至善

他爱妻

怀念亡妻时是“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他爱民

救弃婴、创“病坊”、筑苏堤、抗洪水

他勤政

主张兴修水利,强调“节用以廉取”,着力治盗安民

他接地气

能穿芒鞋、着短褂、居山野,建鱼池、养牲口、种粮食,跟农人、樵夫、商贩谈笑

会自诩“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

所有这些

兴许都可以归为一句

他有颗向美之心

正因这颗向美之心

他若是穿越到千年后的北京朝阳

也必定会喜欢这里

因为美与美总能相通

他是资深吃货

“东坡肉”的发明者是他

“火烤羊脊骨”的研制者也是他

他到黄州,说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到惠州,说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若到了北京朝阳

来到了那些米其林、黑珍珠餐厅

或是小店小吃

没准也会赋诗一首

这里有他写的

“鲜鲫经年秘醽醁,团脐紫蟹脂填腹”

也有他吟的

“后春莼茁活如酥,先社姜芽肥胜肉”

他是美学捕捉者

他会对“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鹭点烟汀”倾心

会为“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倾倒

若来到北京朝阳

被“两环六楔、五河十园、多廊交织”的景象环绕后

看到奥森的“绿野仙踪”

朝阳公园的叠翠流金

温榆河畔的茂林、湿地、草甸相连

兴许也会作文一篇

写这里的水清、岸绿

赞这里的林深、景美

他还是“月夜游荡者”

他有时感慨“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有时感慨“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若来到北京朝阳

在亮马河乘船夜游

看着那“一河、两湖、24桥、18景”

在夜色掩映下的神韵

或许也会咏叹一番

咏轻舟揽胜的快意

说漫步徐行的惬意

他把日子过成了歌诗

北京朝阳也弥散着诗意

他将人生活出了色彩

北京朝阳也充满了色彩

这里可以成全他的“诗酒趁年华”

也可以呼应他的“人间有味是清欢”

一颗向美之心

就是一缕光、一道芒

林语堂说他是

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

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

一个百姓的朋友

一个月夜徘徊者

一个诗人……

余光中说

他是自己去旅行最想要的同伴

因为他真的是一个很有趣的人

也许每个中国人心中

都有一个苏东坡

毕竟,他身上有我们理想中自己的模样

爱苏东坡

本就是一种向美而行

就是一种“心向朝阳”

统筹:杨亚清


作者:

北京朝阳官方发布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