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北京符号”入考题,中考语文卷引导考生在生活中学语文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牛伟坤 李祺瑶

2024-06-24 17:34 语音播报

热点

6月24日1030分,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科目落下帷幕。今年语文作文题目依然为二选一,考生既可漫游北京写一篇游记,也可以盘中餐为题,写一饭一蔬中蕴藏的烟火气。

北京教育考试院专家表示,整份语文试卷关注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真实情境,关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致力于引领学生关注社会问题,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文素材贴近生活

考生们普遍认为,作文题目挺顺手。记者随机采访了20余名考生,选择盘中餐的考生略多于写游记的。

我们每天都会吃饭,一家人围绕饭桌发生了很多故事。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附属中学考点的一位考生回忆,她的作文从一次家庭聚餐展开,写了一顿饭里饱含的亲情。另外一位考生说,自己从稼穑的艰辛切入,描述了一粒种子走上餐桌的艰难旅程。

中国的农耕文化源远流长,我把自己带入历史的长河之中,从原始农耕社会穿越到现代。”三帆中学考点一名考生说,自己的作文讲述了从古至今盘中餐所体现的文明延续以及社会变迁。

也有考生选择以漫游北京”为题我想起了去故宫研学的场景。”一位朝阳区考生说。看到北京中轴线,我立马有了灵感。一位考生说,在作文中描写了自己到中轴线参观的经历,鼓楼的数字沉浸展让我特别震撼,我把这些感受写进了作文里。

北京基教研专家认为,两道作文题都充分调动了学生真实而丰富的生活体验,鼓励他们写真情实感,充分激发学生的共鸣,让平时关注生活、积极思考、喜欢深入探究的学生脱颖而出,为学生大胆创新提供了条件和可能。

试卷里都是身边事

北京坊、箭杆胡同20号、建国路75号数字艺术园区、北京城市图书馆……试卷中出现的北京符号让很多考生津津乐道。

根据考生回忆,试卷内容涉及到公共文化生活、人才培养方向、科技发展带来的机遇与问题、粮食问题与饮食文化、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等。杜甫、巴金、曹禺、钱学森、邓稼先等文化名人与科技精英也都出现在了试题中。

我们希望通过试题引领学生关注北京的文化传承,关注北京的自然风景、人文历史,从更多更深的层面去了解北京、思考北京。考试院专家表示,作为北京的中学生,应该有历史的眼光、现实的视角,关注重大问题。这也是试卷应该呈现的首都元素和首都气象。

专家认为,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在情境中形成和发展的,也需要在情境中展现。试卷中的情境设置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投入水平,更好展现自身的语文素养。

试卷回归教材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要求学科教学落实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的理念,进一步提高学科教学的情境性、综合性、实践性。语文试卷处处体现改革方向,助力教与学的发展。考试院专家介绍,试卷在多个方面落实回归教材”的要求,以强化教材的指导意义,启发考生作答。

比如,基础部分的试题完全对应教材的知识系统;古诗文默写、鉴赏均直接使用教材选文;文言文由教材选文引出课外文段。多道题目直接使用教材练习系统的表述方式。作文题(1)的导语可以丰富见闻,开阔视野引用八(下)第五单元的单元说明,考查点源自该单元的写作活动要求;导语提示的内容故宫、人民英雄纪念碑、香山、居庸关、卢沟桥、漕运码头……胡同古镇、奥运场馆、美丽新农村……”涉及《故宫博物院》《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乡下人家》《詹天佑》《中国石拱桥》等小学、初中学过的课文,意在唤醒考生的学习体验,打开写作思路。


编辑:王海萍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