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出山奇用兵 神采飞扬新孔明——观京剧《初出茅庐》有感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6-24 21:35 语音播报

五色土

近日,在北京吉祥大戏院上演了由北京京剧院青年小生演员周晓盟、青年老生名家谭筱羽、花脸名家韩巨明、红生名家李孟嘉等演出的京剧《初出茅庐》,让观众领略了“小生”诸葛亮和青春版“刘关张”的神采。

图为京剧《初出茅庐》刘备、张飞、关羽分别由谭筱羽、韩巨明、李孟嘉饰演(摄影 孙觉非)

在《中国京剧大观》一书中,列举的京剧剧目中并没有《初出茅庐》,而有《三顾茅庐》和《博望坡》,唱词等内容完全不同。《初出茅庐》是在传统京剧《三顾茅庐》的基础上,由著名编剧马少波、范钧宏二位先生改编的。六十年代初首演,由中国京剧院的夏永泉先生饰诸葛亮。后于万增先生重排此剧,做了一些场次上的删减,增加了诸葛亮的唱段。此剧最大的特色是打破了京剧舞台上由老生扮演诸葛亮的传统模式,改由小生演员扮演年轻的诸葛亮,并成为主演,让观众有了新的认知和感受。该剧故事取材于《三国演义》,从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三次赴卧龙岗探访诸葛亮,请诸葛亮出山到诸葛亮设计火烧博望坡,大败曹军,赢得关、张等人信服。对于故事情节,大多数观众都是熟知的。但作为一出新编京剧,其演出遇到的困难是可想而知的。当年以编演新剧受到赞扬的马连良先生多次感慨,演出新剧要比旧剧难。他曾说过:“从前听戏是听角,看见某角便好了,不必管什么剧情。现在不然了,编新戏总要向整个剧情上去发展,向整个戏剧途径去发挥。戏中结构、戏情、技术、艺术全好;唱、念、做、配角、行头、灯光、舞台、场面全考究,才能说是完备。”《初出茅庐》这出戏从当年编演到今天,虽已过一甲子,但在京剧舞台上并不多见,与许多传统三国剧目相比,其影响力也有差距。写到此,我要由衷地向主演此剧的各位演员致敬,为他们的执着与坚守叫声“好!”

京剧《初出茅庐》隆中对一场。周晓盟饰演诸葛亮(摄影 孙觉非)

《初出茅庐》中,刘备、关羽、张飞、赵云以及黃家父女等等,都有相应的行当扮演。从表演难度上看,最难的是诸葛亮这一角色的塑造。作为一名观众,我感到,对于扮演诸葛亮的小生演员来说,有“三难”。一是人物刻画难。京剧舞台上,诸葛亮的舞台形象经过京剧艺术家们的努力已深入人心,为广大观众所熟知和认可。马连良先生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孔明的戏不好演。提起这位古人,大概人人心里都有个“谱”:羽扇纶巾的风貌,调兵遣将指挥若定的气度,舌战群儒、草船借箭、祭过东风、烧过战船,这些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智谋策略。为人行事,观众熟透了,演得“浅”一点,就觉得不像样,不够份儿。《初出茅庐》中的诸葛亮,由小生扮演,不戴髯口,扮相俊朗。形象变了,但诸葛孔明的人物特质并未改变,演员要通过表演把诸葛亮胸怀天下,满腹经纶,足智多谋,遇变不惊,少年英才的形象刻画出来。从小生的行当来说,年轻的诸葛孔明应当是文小生中的袍带生与扇子生的组合体,其表演难度可想而知。二是情感表达难。《初出茅庐》这出戏,从剧情上看,矛盾冲突并不算激烈,人物的情感起伏也不特别明显。要把剧中的诸葛亮演活,演出神采,确实不容易。在戏曲舞台上,有很多被观众认可并大加赞扬的“活”人物,如,“活周瑜”叶盛兰先生,“活曹操”侯喜瑞先生和袁世海先生,“活红娘”宋长荣先生等等。马连良先生曾这样讲:演戏,人物的喜怒哀乐,爱什么,恨什么,演员心里得先有底;单是演员有底还不行,得让观众看到人物心里的活动,感受到人物情绪的起伏变化,从“里”到“外”,把底亮出来。这就靠演员恰如其分地做戏了。按照京剧前辈的要求,要把《初出茅庐》中诸葛亮这个人物演活,演好,对小生演员具有很大的挑战性。三是赢得共鸣难。京剧演员要把一出戏演好,要把一个角色演活,就要将观众带入剧情之中,带入人物的情感变化之中,让台上台下、戏里戏外产生共鸣,让观众们发自内心,不由自主地为演员喝彩叫好。个人认为,《初出茅庐》中角色的设立,唱腔的设计都相对平和,特别是小生扮演的诸葛亮,并没有因剧情迭宕起伏而给演员有更多出彩的机会,从这个层面讲,也使得表演更加不易,因舞台演出效果而产生的观众对演员的激励也相对较少。

看完《初出茅庐》,给人的感受是,周晓盟等演员在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的过程中取得了成功,不仅让一部少见舞台的新编剧目与观众们见面,也让小生扮演的诸葛孔明更加为观众熟知和认可。结合剧情,我个人认为,周晓盟在塑造青年孔明方面有三点值得肯定。一是塑造人物“鲜活”,抓住了关键。《初出茅庐》关键在一个“初”字上,呈现给观众的是有情怀有志向的年轻诸葛孔明,演员在把握人物方面突出了充满活力和朝气蓬勃,与此后的《借东风》,《空城计》,《战北原》等剧中的孔明有了明显的不同。剧中第二场中,在做了充分铺垫,千呼万唤的主人公上场了,一句“与水镜论英雄心神振奋”的摇板,让人们看到的是朝气蓬勃的年轻孔明。接着,表现的是得知刘备两次前来都没见面的遗憾,特别是诸葛亮一句“三日后......也好。”道出了孔明急切投奔明主的心境。而此后的“抒情怀明大志入我新词”一段,演唱得激情四射,让观众对年轻孔明有了更进一步的认知。在第七场中,诸葛亮一上场的一段二黃导板,回龙转原板唱腔,是表现人物的重要唱段,其中一句“纵然是安得从容获全胜,谁知我谨慎行如履薄冰”,演唱时高低腔结合,婉转深沉,表达了初次用兵的孔明的内心活动。在唱西皮二六转三眼的唱段时,展现了一位年轻三军统帅的真诚与坚毅。其中“大破曹兵获全胜,功劳簿上有将军。”一句中的“有将军”,演唱得饱含情义。最后一句“今日事当长记休再谈论,创大业彼此间贵在同心。”运用小生特有的演唱方式,“间”字高亢而出,“心”字低行收住,为全剧划上圆满句号。二是表现手法“精准”,把握了分寸。梅兰芳先生在《舞台生涯四十年》中曾讲过:演员在表演时都知道,要通过歌唱、舞蹈来传达角色的感情,至于如何做得恰到好处,那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往往不是过头,便是不足。这两种毛病看着好像一样,实际大有区别。拿我的经验来说,情愿由不足走上去,不愿过了头再回来。因为把戏演过头的危险性很大。久而久之,你就会被台下的掌声所陶醉,只能向这条歪路挺进,那就愈走愈远,回不来了。《初出茅庐》中,周晓盟在火候的把握上用了心思,动了脑筋。在第三场诸葛与刘备等的“隆中对”中,诸葛亮有一大段念白,在谈到荆州时那段“巴蜀险寨,流野千里。......”演员熟练地运用真假声,念得抑扬顿挫,慷慨激昂。紧接着的一段西皮二六“说什么大数定回天无望,成与败在人谋何必彷徨......”,虽然演员的天赋很好,但并没有任何耍腔要好,做到了不瘟不火,把一个韬略在胸的诸葛孔明呈现在观众面前。在第六场运筹点将的最后下场前,诸葛孔明在念完“三千壮士齐纵火,灰飞烟灭一笑中。”后有一“笑”,实在是全剧精彩瞬间。小生的笑自从“小生三仙”之一的王楞仙创演以来,成为表达人物内心的重要手段,而诸葛孔明这一笑,分寸拿捏很吃功力,既不能“狂”也不能“冷”更不能“阴”。此次演出中,演员洞察了人物心理状态,用足了技巧,笑出了孔明的机智与自信。京剧舞台上,诸葛亮手中的羽扇是表现人物的一件重要道具。在《初出茅庐》中,年轻孔明手持羽扇,而这把羽扇与舞台上扇子生的手中的折扇还不完全一样,必须用得恰到好处。这次演出中,演员在充分洞察人物内心的基础上,使年轻孔明手的羽扇与人物融合为一体,一起一落,轻执慢摇间,较好地展现了孔明的儒雅、机智、沉着。三是表演注意“借力”,形成了整体效果。当年,梅兰芳与余叔岩合演《梅龙镇》和《打渔杀家》,相得益彰,成为梨园佳话。两位大师在表演过程中相互配合,在唱念做舞上相互借力给劲儿,取得了让观众沉浸其中,如醉如痴的演出效果。《初出茅庐》中,在与扮演刘备的谭筱羽,扮演张飞的韩巨明等演员的配合上,作为主演的周晓盟,以前辈为榜样,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令笔者印象最深的有两场戏。第三场中,孔明与刘备初次见面,两位演员把一见如故的两个人物通过动作、神情和演唱表达了出来。诸葛孔明与刘玄德的对唱,刘备:“汉室倾败干戈扰攘,万民涂炭游离四方,望先生.......”孔明:“避尘乱居南阳躬耕隐遁,感将军三顾情惶愧在心,本应当早日里出山效命,怕的是少才智有误苍生。”谭筱羽的演唱颇具谭余神韵,字里行间表达的是刘备求贤若渴的爱才之情,而得到姜派小生真传的周晓盟,则在熟练地运用小生的真假嗓、龙虎音过程中,表达了诸葛亮的抱负与志向。第五场中,“莽撞人”张飞在帐中的表现与诸葛亮的运筹帷幄、沉着稳重形成了鲜明对比,两位演员场上的一动一静,取得了很好的演出效果,花脸名家韩巨明的精彩表演使张飞的鲁莽更加生动立体,特别是一段“村夫敢把咱小量,活活气坏涿州翼德咱老张。......”让观众在领略郝派花脸演唱风格的过程中,对张飞的人物特色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这场戏中,刘备与张飞,张飞与孔明,刘备与孔明都有很多戏,在几位演员的密切配合下,形成了令观众叹服的现场共鸣效果,让人们感受到了戏曲舞台上的“一颗菜”精神。


编辑:杨昌平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