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科常接诊这样一些患者,有的人诉说一觉醒来发现自己漱口时漏水了,照镜子时嘴歪了,眼睛闭不上了,吃东西有食物残留,说话时嘴漏风,如有以上症状的患者,考虑是面瘫了,那今天我们就来科普一下面瘫相关知识。
1、什么是面瘫?
面瘫,又称面神经麻痹,是指由于面神经受损导致面部肌肉运动功能丧失的一种常见疾病,主要表现为患侧面部表情肌瘫痪,额纹消失,不能皱额蹙眉,眼裂不能闭合或者闭合不全、鼻唇沟变浅或消失、口角下垂、鼓腮漏气。
2、面瘫分类?
根据面神经损伤部位分为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
(1)中枢性面瘫(核上瘫)
面神经核以上大脑皮质病变引起面肌麻痹者为中枢性面瘫。中枢性面瘫为非完全性面部表情肌麻痹,多见于脑梗死、脑出血、颅内肿瘤、炎症等原因。
(2)周围性面瘫(核下瘫)
面神经核及其以下面神经各段病变引起面肌麻痹者为周围性面瘫。单侧周围性面瘫表现为单侧面部表情肌完全性面瘫,同时可伴有同侧耳后疼痛或乳突压痛。根据面神经受累部位的不同,可伴有同侧舌前 2/3 味觉消失、听觉过敏、外耳道疱疹、泪液和唾液分泌障碍。周围性面瘫发病率远多于中枢性面瘫。常见病因:感染性病变,多有前症状(如受凉或上呼吸道感染后),潜伏在面神经感觉神经节病毒(如带状疱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 )被激活;耳源性疾病(如中耳炎);神经源性(如吉兰-巴雷综合征);代谢障碍(如糖尿病、维生素缺乏);肿瘤;外伤;中毒等。
中枢性面瘫 VS.周围性面瘫(示意图)
在所有的面神经麻痹患者中,大约70%为特发性周围性面瘫,即面神经炎。该病可任何年龄、季节均可发病,通常急性起病,3天左右症状达高峰,主要表现为单侧周围性面瘫。结合病史及查体面神经炎一般不难诊断,但仍需要完善头MRI等相关检查排除继发性面神经麻痹等其他相对少见疾病。本病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如糖皮质激素、抗病毒药物、营养神经,且要注意眼部保护,同时可予神经康复治疗如面部理疗、针灸,必要时可行外科手术进行面神经减压治疗。因此,一旦出现面神经瘫痪症状,请尽快神经科门诊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