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求刺激,男子跨境购买“迷药”被判走私毒品!提醒——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张蕾

2024-06-25 18:03 语音播报

城事

为求刺激,一年轻男子跨境购买“迷药”,被以走私毒品罪判刑;普通电子烟油添加合成大麻素后,就成了高价“上头烟”…… 6月25日,北京朝阳法院发布了两起涉新型毒品典型案例。法官提醒公众特别是青少年,要警惕新型毒品犯罪,对于非正规渠道销售、传播的新潮事物要时刻保持警惕。

案例一:为求刺激  男子跨境网购“迷药”竟是毒品

初入工作岗位的邓某,常觉生活空虚,下班后经常浏览不良网站。为了寻求刺激,法律意识淡薄的他逐渐有了购买药物迷奸他人的想法。去年1月至2月间,邓某通过网络联系到境外卖家,对方告知,有一种“迷药”见效快,易携带,下单后即可走国际邮件发货。

邓某随即以人民币1100余元的价格购买了1瓶蓝色药片。同年2月15日,公安机关将蓝色药片收缴,后从蓝色药片中检出三唑仑毒品成分,邓某因此被抓获。

邓某作案时年仅25岁。他承认,购买“迷药”是想实施迷奸行为,寻求刺激。在邓某的手机相册中,存有大量关于“迷药”使用方法的资料,在与卖家的聊天记录中还包含相关视频。朝阳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邓某的行为触犯了走私毒品罪,依法判处其有期徒刑7个月,罚金1万元。

案例二:电子烟油添加毒品 成了高价“上头烟”

电子烟因其小巧轻便、造型时髦的特点,在年轻人中广受追捧,一些不法分子趁机宣传起安全合法的“上头烟”。这些所谓“上头烟”的主要成分,实际上是合成大麻素,我国已于2021年5月对其进行毒品整类列管。

平时游手好闲的杨某琢磨出一条“发财路”:普通的电子烟油成本低廉,但是将合成大麻素类物质添加入普通烟油后,一瓶烟油的售价便能翻出十余倍。而且这种添加了合成大麻素的电子烟隐蔽性强,还不易被查处。

于是,2021年7月至8月,杨某通过微信与多人联系,先后5次向他人贩卖含有合成大麻素的“上头电子烟”,收取毒资总计3900元。2022年1月,杨某被警方抓获。公安机关从杨某处起获可疑液体11瓶,其中8瓶被检出含有合成大麻素。因犯贩卖毒品罪,杨某后被朝阳法院判处有期徒刑4年,罚金4万元。

法官提醒:警惕新型毒品诱惑青少年

朝阳法院刑事审判庭法官助理李昌炜介绍,与鸦片、海洛因、大麻、可卡因等传统毒品不同,新型毒品往往会披上令人眼花缭乱的“外衣”。

“我们在审判中发现,近几年常见的新型毒品包括‘安眠药’‘听话水’‘蓝精灵’‘油烟弹’等,当中均包含依替唑仑、三唑仑、γ-羟丁酸、氟硝西泮等毒品成分。这些毒品会伪装成奶茶、巧克力、曲奇饼干、糖果、电子烟等推销给青少年,迷惑性强,危害极大。”

层出不穷的新型毒品犯罪所指向的对象,几乎都是人工合成毒品。李昌炜说,我国历来对毒品犯罪保持高压严打力度。根据刑法第357条规定,毒品的数量不以纯度折算,不论多少都将一律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

李昌炜提醒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在校群体,千万提高对新型毒品的识别能力和警惕。

一是不接受陌生人送来的渠道不明的零食、饮料;

二是不前往监管混乱的娱乐场所。当发现有人出现不明原因的异常兴奋、陷入过度亢奋的精神错乱时,应提高警惕;

三是不贪图新鲜事物,对于在非正规渠道销售的新玩具、新用品提高戒备;

四是不浏览互联网上的不良信息,切勿因追求刺激和一时的欢愉而陷入犯罪的深渊。


编辑:王海萍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