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 乘着改革东风跑出中国创新“加速度”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6-25 22:25 语音播报

锐评

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日前隆重召开,李德仁院士、薛其坤院士获得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高规格的盛会、沉甸甸的荣誉,体现出中国科技创新的高水平成果和奋斗风采。

科技乃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世界经济中心几度迁移,背后的重要力量就是创新;近代中国之所以屡遭外侮,一大重要原因就是科技落后。当时针指向21世纪的第三个十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科技革命与大国博弈相互交织,高技术领域成为国际竞争最前沿和主战场,深刻重塑全球秩序和发展格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国必须答好科技强国建设的时代之问,牢牢抓住宝贵的历史机遇,以强劲的科技创新、强大的科技实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支撑。

从一颗螺丝钉也要进口,到大国重器彰显底气,今天的中国已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但与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相比,一些关键领域、核心技术仍受制于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始创新能力还有很大差距。同时,全球科技竞争愈发激烈。一边是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集中涌现;另一边则是零和博弈、冷战思维沉渣泛起,科技竞争愈发掺杂政治因素。面对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必须把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

原始创新能力从何而来?回望奋斗历程,我们党始终将发展科技事业放在事关国家发展全局的战略位置。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系列重大政策密集铺开,顶层设计进一步完善。“嫦娥”揽月,“天和”驻空,“天问”探火,“地壳一号”挺进地球深处,“奋斗者”号探秘万米深海……得益于顶层设计的统筹部署,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

如果把顶层设计比作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深化改革就是必不可少的点火系。破除阻碍创新的思想藩篱和体制机制弊端,离不开改革这把“金钥匙”。近年来,“揭榜挂帅”“破除四唯”“经费包干”“成果确权”等一系列改革举措集中涌现,新型举国体制不断完善,为的就是让科研工作者大展拳脚。本届大会奖励名单中,获奖主体既有科研院所、国企民企等传统机构,也有“多方共建、主体多样、灵活运作”的新型机构。获奖人员构成上,国家自然科学奖中,45岁以下完成人超过一半。体制建立了、机制理顺了,人才活力就会竞相迸发,创新之路就会越走越宽。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在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必须摆脱传统增长路径,加快形成以科技创新为主,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新质生产力。这方面,北京高校众多,科研院所密集,拥有大量优质教育资源,有条件、有能力在原始创新上做出更多贡献,有责任、有义务在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奋勇争先。一段时间以来,北京立足城市战略定位,认认真真造环境、搭平台、聚人才、接任务,努力打通“产学研”正向循环。今年,北京地区单位主持完成的58项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奖,占通用项目获奖总数的28.7%,居全国首位,资源优势正在实实在在地转化为创新优势。

“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乘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浩荡东风,汇聚各方的磅礴力量,我们一定能跑出中国创新的“加速度”,驱动复兴号巨轮行稳致远。


编辑:鲍南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