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工时间确定!昌平这个“枢纽”可3线换乘,二期还有商业项目
2024-06-26 19:54
关注

近日,有网友询问霍营枢纽规划的位置什么时候可以竣工,商业部分会新建大型商场和超市吗?

02e990dfb6e51e97eb95a2e9bfe531f7.png

相关部门就网友提出的问题进行了回复。

霍营街道回复

经核实,霍营枢纽是我市批复的第一批轨道微中心,是市郊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融合的重要节点,也是激发回天地区活力的重要示范项目。

用地北邻黄平路,东邻林萃路,南临规划中的黄土店南路。

目前一期建设主要功能为交通及公服、便民服务设施(含轻餐饮及便民商业),霍营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工期2年,计划2024年12月完工。

二期建设为商业、办公、车库及其它功能(具体商业办公业态规模以土地入市后功能规划确定审批方案为准)。具体是否会有大型商场、超市这类业态,需要工程完工后,以实际招商为准。

一起到项目现场看看它的现状吧!

51f60a32b4a151ecc6232479081e2d93.jpg

项目用地北邻黄平路、东邻林萃路、南临规划中的黄土店南路。

d359e034b7b465b69cb6ff7ec205f255.jpg

拍摄日期2024年6月24日

3be04efafbbbd4de058240307af8b006.jpg

施工地点已围挡,工程正在建设中。

fbee152f3b9d70b1fe8dd19e63caa6f2.jpg

霍营枢纽建成后,可实现市郊铁路东北环线和地铁8号线、地铁13B线换乘。

c51cf9a968e53939d8b63b1f74f4f27e.jpg

希望项目能顺利推进,按计划完工,让住在周边的居民们出行更便利。我们再来了解一下项目的详情吧!

霍营综合交通枢纽

一体化综合利用工程

2022年11月,北京市发改委批复市郊铁路霍营综合交通枢纽一体化综合利用工程(以下简称“霍营枢纽”)项目建议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该项目是市政府与国铁集团签署的《关于深化铁路领域战略合作的框架协议》确定的重点项目,已列入《北京市2022年重点工程计划》《2022年北京市铁路领域重点工作计划》,预计2022年底开工建设。

e6651f05544b98f6cba66cbf74813406.png

项目效果图

值得一提的是,项目是北京市首个市郊铁路微中心试点,通过规划、设计、立项、建设等全流程一体化,探索市郊铁路站点与周边用地一体化综合开发实施路径。

3cdc767293907bea0af0af2fbdaf683a.jpg

13号线、市郊铁路可实现同台换乘

预留一体化综合利用空间

霍营枢纽项目一体化用地范围约16公顷,建筑规模约7.6万平方米,含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和一体化综合利用预留工程两部分。其中:

1、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含市郊铁路东北环线车站、地铁8号线和13B线车站、公交场站、公共空间等内容。

2、一体化综合利用预留工程含公共服务设施、便民服务设施、配套停车场和设备用房等内容。

3、配建连接周边地块的3条交通连廊。

c91be7d6e438c39d75c84fa447802d1a.jpg

霍营枢纽建成后,可实现市郊铁路东北环线和地铁8号线、地铁13B线换乘,将进一步推动提高集散转换效率,助力构建功能清晰的客运枢纽体系,具体来说:

换乘效率大幅提升

市郊铁路与地铁换乘距离大幅缩短,市郊铁路东北环线与地铁13B线可实现同台换乘;

公交、小汽车接驳顺畅

公交接驳时间控制在2分钟以内,部分实现“零距离”接驳。小汽车上落客区域主要设置在地块内部和黄土店路、黄土店南路等。公交、小汽车流线设置均与外部交通流线充分融合,避免影响交通组织、造成拥堵;

慢行交通安全高效

坚持“绿色优先、人车分流”,构建各层功能清晰的立体交通组织系统,实现人车立体分层。地上二层平台和地下一层均服务人行交通需求,其中地上二层慢行平台通过高架平台向四周延伸,跨越城市干道、轨道线路等屏障,织补区域步行系统。同时,结合出入口和预测客流,分散设置9处自行车停车区。

另外,重点出入口专门设置缓冲区,提升对突发大客流的应对能力。

创新机制

试点市郊铁路一体化开发新路径

霍营枢纽借鉴副中心站枢纽经验,统一实施主体,整体推动霍营综合交通枢纽与周边用地一体化综合利用预留工程建设,有效推动综合交通枢纽与周边用地一体化衔接,实现交通功能与商业办公、公共服务功能高效耦合,鲜明体现3个“一体化”:

一体化规划

综合交通枢纽与周边用地一体化规划,同步确定建设方案,确保方案统筹衔接。

一体化建设

落实“站城融合”理念,周边用地与霍营枢纽不可分割的预留工程随霍营枢纽一体化建设,确保霍营枢纽主体工程建成后,高效衔接、接续开展未来综合开发建设。

一体化运营

未来,市郊铁路、地铁、公交由专业公司运营管理,综合交通枢纽公共空间可整体委托综合开发主体统一运营管理,以经营所得有效反哺运营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项目还将落实“以人为本”“绿色发展”理念,建设智慧枢纽、绿色枢纽。通过结合乘客需求精准提供信息查询、微导航、运力供给、应急处置等服务,提升服务水平和综合效益,推动打造智慧城市节点。注重生态环保技术应用,通过光伏等新能源方式,实现能源综合利用。

打造首个市郊铁路微中心试点

缝合城市空间、带动区域发展

进一步打造市郊铁路东北环线重要节点

项目近期可实现市郊铁路东北环线、地铁8号线、地铁13B线等3条轨道交通线路接驳换乘,并围绕轨道交通统筹公交车、自行车等多种出行方式,打造综合交通枢纽,进一步优化区域空间布局,增补接驳设施、提高接驳能力,优化走行流线、提高换乘效率,推动区域交通出行能力整体提升。

进一步打造北京市首个市郊铁路微中心试点

项目落实“轨道引领城市发展”理念,统一实施主体,通过规划、设计、立项、建设等全流程一体化,有效推动综合交通枢纽与周边用地一体化衔接,实现交通功能与商业办公、公共服务功能高效耦合。围绕综合交通枢纽,市级加强规划引领、统筹协调,区级配置土地资源、建设指标,以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带动微中心落地,以微中心收益反哺综合交通枢纽成本,建立收益共享、成本共担的合作机制,充分调动市区两级积极性,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进一步打造回天地区重要功能节点

微信图片_20240625181100.jpg

以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为契机,盘活城市建成区低效用地,通过优化交通功能引导多元复合的城市功能集聚,推动区域城市更新,从交通出行、服务功能、景观形象等多维度缝合城市空间,打造活力中心。

图文来源:昌平圈微信公众号


微信图片_20240203121049.jpg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