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康能散闷,萱草解忘忧。
借问萱逢杜,何如白见刘。
——唐·白居易《酬梦得比萱草见赠》
堂前忘忧草
萱草在中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诗经·魏风》中就有所记载。《诗经·卫风·伯兮》:“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中的“谖草”即指萱草。
古代萱草,别名众多,有“宜男草”“忘忧草”“令草”“川草花”“疗愁”“丹棘”“萱萼”等多种称谓,民间又唤作“金针草”。其中“忘忧草”这一别称最惹人关注。
据晋张华《博物志》记载:“萱草,食之令人好欢乐,忘忧思,故曰忘忧草。”张华认为,萱草能令人忘忧,是因为食用后会产生快乐的情绪。
萱草是阿福花科、萱草属植物。根近肉质,中下部有纺锤状膨大;叶一般较宽;花早上开,晚上凋谢,无香味,桔红色至桔黄色。
花果期为5-7月,原产于中国南部地区,主要分布于秦岭南北坡,多栽培,野外生长于海拔300-2500米的山沟湿润处。
中性,喜光,耐半阴。性强健,耐寒,耐干旱。不择土壤,在深厚、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上生长良好,从古至今都是较为常见的庭院观赏植物。
悠悠母亲花
提及萱草,脑海中不免回荡起那句悠扬舒缓的歌词“高高的青山上,萱草花开放。摘一朵,送给我小小的姑娘”。这正是电影《你好,李焕英》中的主题曲。词曲选用萱草花作为歌名和作词背景,正是因为萱草花有“母亲花”这一美誉。
图源:《你好,李焕英》电影官方微博
萱草的意象如何由忘忧演变成母爱?“北堂幽暗,可以种萱”,北堂是指房屋的后半部,一般是母亲居住的房间。在古人看来,萱草可以使人忘忧,游子出门远行时,常常要在母亲居住的房间台阶下种上几株萱草,以免母亲惦念游子,同时让母亲忘记忧愁,故而古代母亲住的房间又称“萱堂”。这便构成了“母亲花”的形成要素。
——《月读》(作者孟书仪)
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
慈亲倚堂门,不见萱草花。
——唐·孟郊《游子》
同科又同属,傻傻分不清楚
萱草花
黄花菜
萱草与黄花菜均属于百合科植物,而黄花菜也属于萱草中的一类,但大众时常会因为外形酷似把它们搞混并误食,因此进行区分十分有必要。
萱草花不可食用,萱草中含有大量的秋水仙碱,食之会出现恶心,头晕,呕吐等症状。园林绿化中的萱草,色泽相较于黄花菜更为艳丽,秋水仙碱的含量也就越多,因此不作为食用植物进行种植。
黄花菜可食用,黄花菜作为一道美食,南方地区更为常见。具有散瘀消肿,祛风止痛,生肌疗疮之功效,但是新鲜黄花菜含有秋水仙碱,生食会导致中毒,一定要焯水炒熟之后进行食用。
不难看出,只有黄花菜是可以食用,萱草的作为观赏植物来对待就好,如果误食会有致命风险!一定要谨慎辨别。
如何区分?
1、花朵不同:
萱草花的花瓣通常比黄花菜宽,常有斑点,呈百合花一样的筒状。
黄花菜花朵比较瘦长,花瓣较窄,花色嫩黄。
2、叶片不同:
萱草是基生叶狭长呈线性,基部交互裹抱,两面无毛,主脉明显,花茎高于叶。
黄花菜的叶基生,狭长带状,下端重叠,向上渐平展,全缘,中脉于叶下面凸出。
萱草性强健,耐寒,对土壤的选择性不强,超强适应能无不彰显其强大生命力,像母亲柔弱的臂膀,却有着钢铁般的脊梁。
7月份即将开启,抓住萱草花盛开的尾巴相约园博馆一睹它的芳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