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01 16:29
成都平原,鸭子河畔,当青铜时代的风吹过这片沧桑的土地,“三星伴月”熠熠生辉,留下独具一格的文明印记。
从四川广汉跨越2000余公里,北京大运河畔,三星堆带着神秘故事,首次“组团”进京亮宝。一场“探秘古蜀文明——三星堆与金沙”展亮相北京大运河博物馆,惊艳京城。265件(套)古蜀文明代表文物,带领观众敲响古蜀之门,拂去岁月尘埃,领略重现于世的吉光片羽,感悟灿烂文明的曾经模样。
观展亮点
三星堆遗址代表文物齐聚展厅
3000年前“太阳”彰显高超工艺
展厅入口,巨幅景观勾勒出一只“金色之眼”,眼中的互动屏幕里,青铜大立人像、戴冠纵目青铜面具、金面具青铜人头像等悉数登场,仿佛打开“时空大门”。观众纷纷驻足打卡,还未走进展厅,已对古蜀文明心驰神往。
金色和深绿色交织,营造出神秘的展厅环境。在这场时空之旅中,265件(套)展品按“发现三星堆”“解读三星堆”“定位三星堆”3个篇章展出——1927年,三星堆遗址首次发现文物,给人们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经过几代考古人的不懈追求和接力,以三星堆和金沙文化为代表的古蜀文明面貌日渐清晰。
铜兽首冠人像、青铜大面具等一批三星堆代表文物齐聚展厅。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唐飞介绍,展览汇聚了12家文博单位的古蜀文明相关文物,其中国家一级文物46件套,“这些文物都凝聚着古蜀人的智慧与创造力,展现了中华文明的璀璨辉煌。”
出土于三星堆遗址二号坑的青铜太阳形器独享一个展柜。它的形状酷似太阳,也被网友昵称为“风火轮”。这件文物正中间有一处圆形的凸起,以凸起为圆心向周围呈五芒星布列,散射出的芒条又与外围的晕圈相连。它不仅体现了三星堆遗址的神秘,更体现出3000年前古人高超的青铜铸造技艺。
从青铜太阳形器出土开始,对于其背后含义的争论便从未停止。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副馆长余健说,由于这件文物与同坑出土的铜神坛的“太阳芒文”相似,而且整体图像与四川珙县僰(bó)人悬棺墓岩画的太阳符号相像,所以推测这是古蜀国的祭祀神器,有可能是作为太阳的象征,接受古蜀人的敬仰膜拜。不过还有一些说法认为,这件器物是一个车轮,也有人认为这是盾牌上的装饰。
今年4月最新成果首秀
首件有“纹身”的人像亮相
近年来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新出土的考古成果首秀。“发现三星堆”篇章里,三星堆遗址今年4月最新整理的出土文物亮相。
各种自带“表情包”的人像成了展厅里的明星。2021年出土的一件青铜扭身跪坐人像格外引人关注,不同于以往长相夸张的人像,这件人像看上去像个“现代人”——国字脸、高颧骨、剑眉、杏仁眼,双颊肌肉紧绷、用力抿嘴,目光严肃、眉头紧锁,双膝呈跪坐姿态、脚趾抓地。最吸引人的是,这件人像还有惊人的冲天“发量”,肉眼可见小腿腿部的肌肉线条,仿佛全身都铆足了劲儿,一对“双手合十”侧平举的大手,仿佛能托举重物稳稳地“漂移”。
它与另两件造型相似的青铜人像一同出土。“大家一般称它们为‘三兄弟’。”余健解读,人像双手间与肩部头发缝构成了一个卡槽,推测3件文物是同一件器物的3个支脚,用来作为大型器物的支撑底座部件,“可能是屏风底座,或是灯座。‘三兄弟’是力工,并非神职人员。”
同时,这也是三星堆第一件确认有“纹身”的人物形象。考古人员发现,人像衣服的边缘饰有交错V形纹,和相邻的一圈云雷纹组成了衣服花边。人像手指背及手掌背上饰有燕尾纹,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同时期的铜器上多见,这些纹饰反映出古蜀人有强烈的飞鸟崇拜,将飞鸟视为沟通神灵的信使。
观展解码
欣赏“C位”主角青铜大立人有讲究
展览中,一批重器展现古蜀文明之“最”。
青铜大立人是同时期世界上体量最大的青铜人物雕像。此次展出的虽是复制品,仍是展厅里的“C位”主角。“这是三星堆目前出土的最大的人形像,我们推断,它的原型应该是国王、大祭司等地位很高的人。”余健说,看青铜大立人也有讲究,观众欣赏时一定要注意三个细节,“首先是他的手势,青铜大立人右手在上左手在下,两只手中空,我们判断原本其手中应该握持着一些物品;其次,青铜大立人立在底座上,底座四个角的造型形似大象。”
三星堆迄今发现的最大青铜神兽也亮相展厅。它身长1米多、重达150公斤,昂首站立,大尾微翘,“臣”字眼、扁方形大嘴、弧形叶状耳,腰身细瘦,四足粗壮,身上满饰云纹、火纹、鳞纹等,胸口饰有一棵神树纹样。“这件神兽腰、背部有焊接痕迹,表明它应当是器物基座。”余健介绍,考古人员运用三维扫描和模型技术手段进行拼对后发现,神兽上部承载的器物是出土于三号坑的一件大型顶尊跪坐人像。
精美金器玉器中领略古蜀文明传承
古蜀文明中,金器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类。三星堆遗址目前已出土10件金面罩,此次来京展出的金面罩,是目前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中出土最完整的一件。这件金面罩眉眼镂空,两耳轮廓圆润,鼻梁高挺,嘴形大而微张,造型威严神圣,与青铜人头像相似。据推测,三星堆出土的金面罩应该是从青铜人头像上面剥离的。
相同外形的金面罩在四川成都的金沙遗址也有出土。展览的另一条脉络向观众展示了三星堆与金沙的关系——金沙文化是古代蜀国都城从三星堆迁徙到成都后建立的,是古代蜀国文化的另一座高峰。“金沙遗址解开了三星堆的去向之谜,并为成都找到了历史根源,完善了四川先秦考古学的文化序列。”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馆长朱章义介绍,展览中,观众们会欣赏到52件金沙遗址的珍贵文物。
金沙遗址还亮出了自家的代表文物——四节玉琮。朱章义说,这是一件仿良渚时期的玉琮,也是商周时期最大、最精美的一件玉琮。其外观呈方柱体,外方内圆且中空,方形凸面开横槽,分开共有四节,故称四节玉琮。此件文物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都很高,是研究商周时期成都地区古蜀先民玉器加工工艺、青铜文明的重要实物。
“老牌网红”戴冠纵目青铜面具亲临
各种三星堆“老牌网红”亲临展览现场。辫发青铜人头像和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左右而立。两件文物都是长方脸、眼睛突出且眼角上挑,其中辫发青铜人头像的脑后雕刻出发辫的纹路。戴金面罩的青铜人头像的五官被金箔遮盖,至于金箔代表了肤色还是地位,目前尚在研究中。余健说,三星堆出土的青铜人头像可以通过他们的发型、头顶处理等进行不同分类。
戴冠纵目青铜面具独自拥有一个不断变换背景的“炫酷”展台。它双眼斜长、眼球凸出,两只大而尖的耳朵向外伸展,额上有高约70厘米的卷云形饰。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主任孙华解读,类似的纵目面具三星堆共有3件,如此夸张的造型,可与后世文献中记载的蜀王蚕丛与神人烛龙相联系,“这些纵目面具出土时,眉眼处均有描黑的痕迹,口唇处也有朱砂痕迹。”
其实,很多面具都非“素颜”,当年都曾描眉涂唇。至于哪些面具会“化妆”,至今未有定论。而这种没有答案的问题,在展览里还有很多。正如展览前言中所写,“已知的越多,未知的也就越多!对巴蜀文明的研究、解读和传播只是开始,还有很多待解之谜,还会有新的考古发现。”余健说。
展览策展人还设计了一个“小彩蛋”。“文物的命名主要依靠文献的记载和考古信息,而三星堆文物比较特别,目前关于古蜀文明的文字记载相对较少。”首都博物馆研究馆员高红清说,展览特别制作了互动小程序,邀请观众给“神器”起名字,“我们挑选了展览中的5件文物,在说明牌下方贴了二维码,观众可以给对应的文物起个自己喜欢的名字。希望观众通过这种有趣的方式,对话古蜀文明。”
观展提示
■地点: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展陈大楼一层1-2展厅。
■时间:10:00-20:00,19:00停止入馆,每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正常开放。
■展期:至10月10日。
■票价:免费开放,无需预约,持有效身份证件入场。
■注意:当展厅达到参观人数上限时,将实施限流措施;闭馆前30分钟停止观众进入展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