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玉米结缘40多年!这位玉米首席科学家自称“玉米团长”
北京晚报

2024-07-02 16:17 语音播报

城事

从事玉米科学研究近40年,赵久然育成推广国审玉米新品种200多个,累计种植5亿亩以上,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帮助农户增产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赵久然是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首席科学家。走进他的办公室,处处都是玉米,就连他的微信名字也和玉米有关系——“玉米团长”。

赵久然和玉米结缘,始于40多年前。他在硕士研究生阶段师从玉米专家陈国平,毕业后留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之后在延庆的乡村蹲点搞科研,主攻玉米栽培技术方向,这一蹲就是6年。在延庆工作期间,赵久然加入党组织,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后来,赵久然发现,相比于一般的栽培技术,农民对好种子更加渴望。带着老百姓们沉甸甸的期待,回到北京农科院后,赵久然开始研究玉米育种。

选育一个优异的玉米良种,绝非易事,平均要耗时10年。一个品种要想大面积推广种植,就必须能适应多种环境,无论是好地、薄地、旱地、坡地、盐碱地,都能表现出显著的抗逆性和增产能力。为了充分验证种子在各种环境下的表现,赵久然带着团队,在全国不同的玉米产区布点试验和测试评价。育种的同时,赵久然还构建了全球数量最大的玉米标准DNA指纹库,储存了10万多个玉米品种的“分子身份信息”,让农民彻底告别了靠肉眼鉴定品种的方式。

眼下,赵久然正忙碌于京郊的农田中。接下来,他将开展优良玉米新品种的大面积推广工作,“作为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既要让中国种子在国际前沿占有一席之地,也要在祖国的大地上遍地开花,为粮食增产、农民增富作出我们的贡献。” 

庆祝建党103周年

编辑:曾佳佳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