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看,驻昌高校大学生眼中的“明文化”→
2024-07-02 17:42
关注

近日,昌平区融媒体中心,组织驻昌高校媒体融合联盟大学生,走进明十三陵、居庸关长城,开展“传统文化”主题研学实践活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外交学院、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科技职业学院的近30名师生参加,大家走进明文化聚集地,感受传统文化的无尽魅力!

640.jpg

他们眼中的明文化是什么样子,以下是他们用镜头记录下的青春视角。

《巍峨壮阔》

640 (1).jpg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学生 窦家烨作品

阳光洒落,居庸关长城熠熠生辉的景象巍峨壮阔。

《古老庭院》

640 (2).jpg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学生 窦家烨作品

隐于山林间,灰瓦红檐显古韵。绿树环绕添静谧,传统工艺映匠心。这里,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历史的见证。漫步其间,仿佛穿越千年,感受那份宁静与美好。

《俯瞰长陵》

640 (3).jpg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学生 杨一鸣作品

站在城楼的视角俯瞰长陵。

北京科技职业学院学生 李则希作品

感受历史之美。

《云外山河》

外交学院学生 周方怡作品

居庸关长城作为这里的著名景点,向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山河宽阔,风云变幻。命名为“云外山河”,突出了昌平的特点:远离城市喧嚣、历史波澜壮阔。

《蜿蜒岁月·古关皇陵》

640 (13).jpg

外交学院学生 程伊侬作品

不仅是一张照片,更是一段跨越千年的对话。在这张照片中,我们透过长陵的层叠门洞,仿佛能够窥见历史的沉淀与未来的遐想。光影的交织在画面中跳跃,既展现了时间的流转,又唤起了人们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与期待。

《忆十三·叩关》

外交学院学生 陈文静作品

拂开历史尘封的扉页,谛听长陵深处的跫音,红砖、绿树、金晖,是故忆及往日——“北雁南飞”。今访居庸,长城巍峨,亦感时光荏苒,古迹斑驳,山峦青翠,是故轻叩门扉,寻古人之思慧。

《长陵入树眼》

640 (14).jpg

中央戏剧学院学生 曾碧莹作品

树枝和树叶勾勒出树的不规则眼睛,恰好框住了明楼房檐下的“长陵”牌匾。

《眼睛》

640 (15).jpg

中央戏剧学院学生 詹朴作品

朔野长城,砺石以砌。万里城墙,始于一凿一斧的火光;斑驳肌理,镌刻千年边塞的风霜。以我之身躯为阶梯,以我纹路作历史的眼睛。

《古韵昌平:时光印记》

中央戏剧学院学生 黄贞妮作品

通过采风活动,游览了明十三陵和居庸关长城,留下了这几幅图,每一道线条、每一块砖石都散发着岁月的沉香,诉说着时光的故事,展现了昌平独特的古韵风情,述说了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深邃。

《见阳》

640 (21).jpg

中央戏剧学院学生 隋心作品

正午的阳光刚好打在龙吐水的眼睛上,在台阶外的它只有在阳光直射的时候才能短暂地看到阳光。

5月10日,由昌平区融媒体中心发起,15所驻昌高校联合成立的,驻昌高校媒体融合联盟暨“我眼中的昌平”融媒产品创作大赛,正式启动。欢迎广大高校学子积极参与活动,用青春视角,看昌平!

640 (22).png

图文来源:北京昌平微信公众号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