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达岭长城岔道村村民刘建华:甘愿做一块长城砖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李瑶 美编 杨盼

2024-07-05 10:18 语音播报


18天半,赚了92块5毛钱。时隔36年,刘建华依然能清晰记得年少的自己在八达岭长城上背城砖、当小工的经历。如今,在长城脚下,刘建华继续投身到长城文化传播中,“当年,我把长城砖背上去,为长城添砖加瓦。现在,我愿做一块长城砖,矢志不渝地为传播长城文化贡献微薄之力。”

刘建华

刘建华今年52岁,他的家就在八达岭长城脚下——延庆区八达岭镇,40年前这里叫西拨子乡,他所在的村是距离长城最近的岔道村。1984年7月5日“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社会赞助活动发起以后,很快募捐到了社会赞助资金。当年7月28日,社会赞助的第一、二期工程同时开工。这两项工程主要修复的范围是八达岭长城的最高点——北八城台和北七城台以及北六城台至北八城台之间的城墙。

工程开工,除了主持修长城的专家,修长城的大工、小工、背物料的等,很多就近从延庆本地招募。为了修长城,岔道村里生产队全出动,青壮年劳力争先恐后,12岁的刘建华小学刚毕业,“起初没多想,就为了勤工俭学,听说背一块城砖能赚几毛钱,我就去了。”

岔道村大队12户社员还主动归还了长城砖,张志有就是其中一位。“听我父亲讲,早些年村里家家户户盖房,都从长城取砖块拉回家,当时也没觉得有啥问题。”张志有之子张立群回忆,“后来长城被列为文物,才知道城砖不能随便取、随便拿。”当年,张志有找到大队书记杨万林、村委会主任张志存,归还了204块城砖和4块条石。而这些城砖,也由父子俩一起背到长城上去。

有归还城砖的,也有捐城砖的。在延庆县沈家营乡双营村,49岁的贺海在村北坡包了几个砖窑,“我家兄弟姐妹五个,都在砖窑帮工,烧的砖主要供北京城。”二女儿贺焕平回忆,当时,为了修长城,父亲烧制了17100块砖并全部捐献,还自愿捐赠了砖窑赚的500元钱。

1988年,初三暑假毕业之后,刘建华再次参与修长城,不同于4年前,这次他加入西拨子乡建筑队,勤工俭学,不仅背城砖,还成了修长城的小工。“早起晚睡,虽然累,但看到天南海北的爱心人士都在齐心协力地干一件事儿——‘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那种民族自豪感无以言表,干劲儿很大。”

时至今日,在刘建华心中,“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社会赞助活动的成果不只是修筑了长城本体,“通过修长城,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增加了,思想活跃起来,观念开放起来,像我一样的年轻人们有了奋斗目标。”刘建华说,感谢“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社会赞助活动,感谢那个火热的年代!

40年40人

编辑:莫凡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