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文旅研究中心顾问林国玄:让“长城使者”再多些
北京日报 | 记者 李瑶 美编 赵凯峰 温辉 赵云龙

2024-07-05 07:10 语音播报


林国玄,37岁

清华大学文旅研究中心顾问,“八达岭长城少年使者”研学项目主要发起人、组织者

跟着阿迪逛八达岭长城,通常会有不同寻常的体验。

人手一把尺子,测量并记录垛口、射孔、城墙内宽的尺寸;手持望远镜瞭望勘查,辨别烽火台和敌楼;担任“长城修缮师”,为长城修复绘制图纸……

阿迪叫林国玄,今年37岁,成长在马来西亚的他,是怎么和中国的长城产生关联的?这要从一张照片说起。

照片中,一对中年夫妻微笑留影,身后是一门大炮,再远处是横卧山巅的长城。“这是上世纪90年代爷爷奶奶来中国探亲时在八达岭长城上拍的,他们非常喜欢长城,回家时还带了‘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旌旗。”气势雄壮、绵延不绝、砖石墙体……这是小小的阿迪对长城的第一印象。

工作几年后,2014年,阿迪考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读研,毕业后留在中国,成为清华大学文旅研究中心的一名顾问,研究对象就是长城。怎么讲好中国故事、长城故事,成为他的重要课题。“对长城了解越多,我越知道,没有人能简单地告诉你答案,只能自己一点一滴去学习、去感受。”

长城虽然名气很大,但大部分人对长城知之甚少。能不能把长城故事讲得更有趣一些、吸引力更强一点?2020年,借助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契机,阿迪和同事们推出“八达岭长城少年使者”研学项目。孩子们戴上草帽,背上探索包、长城手册,拿着尺子、望远镜,通过做游戏、做任务的方式,在老师们的指导下,走近长城、了解长城。

登上八达岭北四楼,拉开皮尺,少年考古队员们合作丈量长城,并填写在长城手册上。这本手册手掌大小,是孩子们研学的重要指引,分为长城考古、保护、修复等篇章,有图有表有知识点,还有需要孩子们填写的空白处。

“不是简单地拍照打卡,而是学习长城知识,还能获得勋章。孩子晚上睡觉都把勋章放在床头,因为很有成就感。”一位家长说。每每听到这些,阿迪都很开心、很满足。“这是长城带来的,也是每位小朋友的悄然成长带来的”。

阿迪还与同事们联合高校,引领大学生们参与到长城保护中。2021年以来,北方工业大学建筑、环艺和视觉传达等专业的大学生,在八达岭镇石峡关谷沿线村庄开展驻村学习,为村庄量身定制文旅项目,“好FUN长城游”“长城遗梦”“长城脚下香槟果采摘”等一批优秀成果为小村带去新鲜与活力。

如今,阿迪时常带着小孩子、大朋友行走在长城之上。“几百年前,长城使者们守卫长城。如今,我们也是长城使者,把长城文化传承下去,把长城故事讲给更多人听,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我将坚定地走下去。”

长城新青年

编辑:赵司尧,莫凡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