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智慧亦庄获评全域数字化转型优秀案例
2024-07-05 20:28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7月3日,2024全球数字经济大会全域智慧城市专题论坛在北京经开区国家信创园举行。活动现场发布2024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优秀案例并授牌。北京经开区的“‘全域感知、全数融通、全网协同、全景智能’的智慧亦庄生命体建设项目”作为获奖优秀案例得到业界广泛关注。

“未来智慧城市搭建并非一个若干功能的简单叠加,而是一个有机的智能生命体,就恰如人体的‘五官、血脉、肌骨、大脑’,能够感知、思考和行动,不断学习和进化,适应城市发展的需求。这便是经开区打造的智慧亦庄生命体建设项目的概念所在。”经开区行政审批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经开区这一项目能在众多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案例中脱颖而出,关键在于其实现的“四个全”,即“全域感知”“全数融通”“全网协同”“全景智能”。

全域感知

筑就城市“感官”网

城市的“感官”犹如人体的“五官”。经开区立足“一张网、一朵云、一算力、一感知”,超前规划新型基础设施,构建全域感知体系,真正打造了一座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智慧之城。

5G网络建设全市领先,多网融合新一代电子政务网率先建成,EUHT专网全域覆盖225 平方公里……经开区打造的高质量“一张网”已为全域感知体系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在此基础上,经开区整合政务云资源,搭建“亦云”多云管理平台,形成“一朵云”服务体系,为各部门提供统一的计算、存储等服务。

除此之外,通过加强“一算力”统筹调度,经开区组建了“京算”公司,率先推出“算力资源+运营服务+场景应用”一体化建设工程,实现了算力资源的统筹管理。

经开区在全国率先启动“多杆合一、多感合一、多箱合一”建设,实现亦庄新城225平方公里数字基础设施全覆盖。“我们还整合了自动驾驶、多杆合一、窨井安全监控等重点工程感知设备,建成全域感知终端‘一套台账’,汇聚各类视频监控1万多路,窨井7万余台等设备终端,并与市城市码平台对接,实现经开区‘城市码’注册、发码管理,为‘人’‘企’‘物’城市实体感知数据融合共享提供支撑。”行政审批局有关负责人说。这些感知设备就像城市的“眼睛”和“耳朵”,时刻关注着城市的交通状况、环境质量、能源消耗、公共安全等方面的情况,城市管理者可以清晰地了解城市的运行状况,一旦发现问题,管理者就能及时采取措施,对症下药,让城市恢复“健康”。

全数融通

铺就数据“血液”流

国土、规划、交通、环境、水务……有关一座城市的海量数据资源,就像是流淌在人体“血液”中的一个个细胞,只有高效畅通地流动才能确保城市“身体机能”的稳定和良好。

经开区所构建的全数融通体系,正是实现了“血脉畅通”,让数据真正高速、高效地流通和应用。具体来说,经开区通过构建大数据平台、时空一张图、亦智政务大模型服务平台三大底座,实现多元数据整合和共享,构建城市级的一体化数据智能协同体系。

其中,大数据平台采用“前店后厂”模式,“前店”提供数据产品与服务选购,“后厂”则专注于数据加工和服务,各个部门使用数据像“网购”一样。目前,经开区大数据平台已上架约1100类数据资源,可提供“查家底、用服务、找应用、统编目、做审批、观共享、会治理”等服务,实现“数据多跑路,百姓少跑腿”。

“前店后厂”的高效运转,靠的是数据超市“商品充足”。经开区已上线运行的“时空一张图”,构建了全面涵盖基础地理信息、公共主题数据、物联感知数据和本地特色扩展数据等时空大数据资源体系。打个比方,如果您想直观地查看经开区某新建项目周边环境,只需打开“时空一张图”平台,嵌入3D城市场景的立体建筑模型就能立马映入眼帘。点击相应位置,即可进行全方位、沉浸式视角观测。

目前该平台实现了为城市更新规划可视化审查、工业用地分级管理、基层治理管理平台、领导驾驶舱等22个场景服务。”相关负责人介绍。“亦智”政务大模型服务平台是经开区实现“全数融通”的第三个底座。该平台依托通用预训练大模型,采用国产自主可控框架,结合本地数据资源,提供模型纳管、知识库管理、插件编排等一体化服务能力,为构建城市级的一体化数据智能协同体系赋予更多可能。

全网协同

铸就城市“肌骨”合

数字化城市的各个系统间的高效协同,就像人体的肌骨平衡一样重要。以“三京”为抓手强化“三网协同”,以“四链”为依托深化“全数融通”,经开区建设的全网协同体系,通过推进不同系统深度融合,铸就了智慧城市的“肌骨”相合。

依托京办打造政务协同总平台,“数字化在线政府”逐渐形成;依托京通推动全域“一网通办”,实现业务办理“多端达”“一站办”“就近办”“便捷办”;依托京智构建智慧决策服务门户,构建经开区驾驶舱数据指标体系……经开区以“三京”为载体,推进“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网慧治”三网协同,畅通数据流和业务流,打造了协同共生的数字应用生态。

“同时,我们还不断贯通‘四链’业务中台,以期形成‘四链’共治的亦庄新城数字应用协同格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政务链”已建立审管执全链条事项清单,“治理链”面向人、地、事、物、组织等治理要素,支撑“城市治理一件事”实现闭环,“企业链”现已汇聚形成了200余类企业专题数据,“身份链”正在启动建设,将实现一个身份畅行亦庄。

全景智能

造就智能“心脑”精

对于生活在城市中的居民来说,各类应用场景才能让他们最直接感受到“智慧”带来的美好生活。而经开区打造的全景智能,早已让亦城百姓提前体验到未来城市的便捷生活。

通过智能政务助手,针对外国人服务“一件事”提供中英文双语咨询;自动检索实验室相关材料,有效识别并预防企业潜在违规行为;全域洞察经开区道路遗撒实况,为实现即时清理提供可能……伴随着全市首个政务大模型服务平台“亦智”在经开区的率先落地,从政务服务到企业监管再到城市治理,一系列存在于脑海中的智慧场景从设想成为现实。

据介绍,“亦城慧眼”场景创新采用了“大脑思考+小脑感知”的双脑协同策略,实现了城市治理事件从发现到处置的高效业务闭环。在该策略中,“大脑思考”依托多模态大模型,能够对城市治理中的各种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提供全面的决策支持。而“小脑感知”则利用深度学习小模型,对城市中的各种数据进行实时感知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预警。有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希望通过构建统一的知识中枢,利用大模型底座平台进行多领域的应用重构,形成新一代智能业务系统。”

智慧城市中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就如同城市的大脑,赋予城市思考、学习、分析和判断等方面的能力。而经开区对“大脑”的创新升级不止于“亦智”平台的搭建,他们还将目光投向了“双智”协同发展新路径的探索。作为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目前经开区已实现自动驾驶出行服务、智能公交自主泊车、无人配送、无人清扫等场景应用,大兴机场至经开区接驳测试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小亦获悉,将自动驾驶城市巡检车辆与多模态大模型算法相结合,在巡检中对接城市运行大脑,对道路损坏、道路施工、井盖缺失等城市管理隐患实现自动识别,防患于未然成为经开区当下探索的重要方向之一。

“未来,我们将持续探索,不断强化人工智能、大模型、物联网、区块链等前沿技术赋能,激活和推动改革,进一步完善‘全域感知、全数融通、全网协同、全景智能’,将智慧亦庄打造成一个能够自主调节、高效响应、持续进化的智能生命体,让真正融入感知、思考、学习与进化等生命力未来之城加速到来。”相关负责人说。

编辑:徐祎


作者:

北京亦庄官方发布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