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梨状肌因各种原因发生充血、水肿、痉挛、粘连和挛缩时,就会刺激和压迫坐骨神经进而引发一系列症状。
最近一年,酷爱跑步的张阿姨经常感到从左侧屁股开始,沿左侧大腿和小腿有一种麻木和酸胀的疼痛感。因为知道自己患有腰椎间盘膨出,张阿姨认为这是腰椎疾患压迫坐骨神经引起的疼痛。于是,她按照腰椎间盘膨出治疗了大半年。让张阿姨没想到的是,疼痛症状非但没有好转,还越来越严重。她急忙来到医院。经过一系列的问诊、检查,医生告诉她,她的疼痛并不是腰椎间盘膨出导致的,而是由一块小小的肌肉引发的,这块肌肉就是梨状肌。
梨状肌是髋关节外旋肌群中的一组肌肉,因为形状为梨形而被称为梨状肌。当梨状肌因各种原因发生充血、水肿、痉挛、粘连和挛缩时,就会刺激和压迫坐骨神经,进而引发一系列症状,临床上称为梨状肌综合征。
梨状肌综合征的病因主要是外伤。大部分梨状肌综合征患者有外伤史,比如臀部扭伤、肩扛重物下蹲、负重行走及受凉等。近年来,患梨状肌综合征的人越来越多。一方面,与现代人久坐、跷二郎腿等不良生活习惯有关。久坐、跷二郎腿会造成臀部肌群活动减少,导致梨状肌过度使用而出现僵硬。如果梨状肌长时间不能得到缓解,就会造成梨状肌损伤,出现坐骨神经受压等一系列症状。
另一方面,热衷跑步健身的人也容易出现梨状肌综合征。这主要是由于人跑步时,每次抬腿,髋部的屈肌和股四头肌都会收缩,导致肌肉绷紧变短,拉拽骨盆前方部位。日常的行走、偶尔的跑跳,只要没有超过自身的承受范围,没有发生扭伤、跌伤等外伤情况,梨状肌一般不会出现问题。但是,那些经常进行超强下肢运动的人需要提高警惕。这些运动包括跑步、骑车、踢毽子等。
张阿姨就是因为经常超量跑步,患上了梨状肌综合征。重复性的下肢动作使梨状肌出现疲劳,从而导致痉挛,进一步诱发梨状肌炎性水肿,最终压迫坐骨神经,导致梨状肌综合征。如果在跑步中发生扭伤、跌伤等情况,就更容易患上梨状肌综合征。
梨状肌综合征患者的主要表现为患侧臀部疼痛、酸胀,且位置较深。疼痛感会从臀部沿着大腿后方,向小腿和足部放射。症状严重的患者会因为疼痛出现走路一瘸一拐的情况,称为疼痛性跛行。更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出现行走困难或其他活动受限,而盘腿、弯腰等活动又会使疼痛加剧。
主要治疗方式和缓解办法
推拿
拉伸放松训练动作可有效降低梨状肌等外旋肌群的张力,增加伸髋外展的力量,从而改善梨状肌的稳定性,帮助患者缓解症状。
髋部旋转伸展
患者仰卧,将患侧的脚踝提起,放在健侧大腿或膝盖上。抓住健侧大腿膝关节,慢慢拉向胸部,直到感觉臀部被拉伸。保持姿势30 ~ 40 秒,重复 8 ~ 10 组,每日 3 次。
坐姿伸展
患者端坐,将需要拉伸的患侧膝关节屈髋屈膝,放置在健侧腿上,同时一手放置在踝关节位置,另一手放置在膝关节位置。放置在膝关节位置的手向下用力压住,整个躯干保持直立,身体慢慢前倾,直到感受到臀部有拉伸感。重复 20 ~ 30 组,每日 3 次。
当然可以。
作者简介
护理部
副主任护师
张燕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