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道工序造出的非遗精品长啥样?来国家大剧院赏燕京八绝
北京晚报·探展京津冀

2024-07-08 15:44 语音播报

热点

北京地区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44个,“燕京八绝”则被称作北京非遗之“最”。燕京八绝是清王朝落幕后,清宫内务府造办处的工匠散落民间,逐渐在北京地区形成的八种绝技,包括金漆镶嵌、花丝镶嵌、景泰蓝、牙雕、玉雕、雕漆、京绣、宫毯。它们充分汲取了各地、各民族民间手工技艺的精华,开创了中华传统工艺新的高峰,并逐渐形成了“京作”特色的宫廷艺术。

“天工京作——北京燕京八绝非遗艺术精品特展”正在国家大剧院展出,五十余位工艺美术大师及非遗传承人百余件燕京八绝艺术精品齐聚一堂,不仅展现出非遗百态之美,也传递着非遗传承人凝结于其中的匠心神韵。时光荏苒,曾经皇家御用的京作精品已飞出宫墙,融入百姓生活的日常。新时代的“燕京八绝”焕发着勃勃生机,闪耀着熠熠光辉,稳步前行在继承传统并开创新篇的大道上。

观展·亮点

百宝嵌绢花《百寿图》

两项非遗工艺结合而成

佛手、牡丹、荷花、寿桃、石榴……一进入展厅,一幅百宝嵌绢花《百寿图》挂屏首先映入观众眼帘,五光十色的玉石浮雕与栩栩如生的绢花,共同组成一个大大的“寿”字,四周还有99个小小的“寿”字簇拥着,仔细看来每个字的字形都有所不同。就连外框也暗藏回纹与万字纹,代表着福寿绵延。

《百寿图》

这件作品采用了金漆百宝嵌与绢花两项非遗工艺相结合制成,中间的主“寿”字出自慈禧的书法,其特点是细而长,饱含长寿的寓意。主“寿”字还采用“百花不露地”的艺术装饰手法,即用浮雕的形式将所用材质表面全部雕满纹饰,不留空地,56种花卉果实象征着祖国大家庭56个兄弟民族凝心聚力围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奋斗、共同发展。

北京燕京八绝博物馆副馆长、此次展览的策展人王雪梅介绍,《百寿图》挂屏的设计和制作用时长达一年,“百宝嵌是由多种珍贵材料组合作为装饰部件镶嵌于器物胎体之上的工艺,是金漆镶嵌中主要的装饰技法之一,北京金漆镶嵌中的镶嵌类作品用料考究,可以看出这件作品里的玉石配色非常和谐美观,雕刻技艺十分精湛。绢花部分则经过了特殊工艺处理,使其长时间不会变色,鲜艳如初。”

猛犸牙雕刻作品《百花争艳》

远古巨兽牙齿上雕刻盎然生机

中国的牙雕有着悠久的历史,始于约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出土的两件象牙鸟形匕首和一件双鸟朝阳纹象牙蝶形器是原始象牙雕刻中的艺术珍品,反映了河姆渡人的审美观念和最高艺术成就。明清两代,牙雕艺术形成了南北两个派系,北派的北京牙雕以宫廷制品为主,风格典雅、庄重;南派的广州牙雕,以镂雕技法见长,风格精巧、细腻。

为了保护大象免遭杀害,中国已全面禁止象牙交易,而大量冰封于地下的远古巨兽猛犸牙如今已全面替代传统使用的象牙,让中国象牙雕刻传统艺术得以继续绵延。在此次展览中,就有一件创作于2021年建党百年之际的猛犸牙雕刻作品《百花争艳》,集四季花卉与蝴蝶于一体,有着“百花齐放、喜事蝶来”的美好寓意,作品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生机盎然的景象。

《百花争艳》

在这件猛犸牙雕中,最为点睛的一笔,莫过于花篮提手上方停留的两只蝴蝶,黄色的翅膀格外纤薄,细腻灵动。王雪梅介绍,北京牙雕的制作步骤分为选料、设计、凿活、铲活、磨活和彩熏上色。“一开始工匠需要用大凿子来处理整根牙料,而在后面的雕刻则要用小雕刻刀一点点地镂空,工匠必须非常小心谨慎。这件作品里的百花雕工格外精湛,一片片薄而透的花瓣宛若真花,好像吹一口气它就会飘起来。”

宫毯《向日葵》

仅花朵就有七八种黄色

灿若阳光的花瓣,颗粒饱满的果实,在展览中,来自薛氏地毯工作室的《向日葵》宫毯包含多种绚丽的黄色色系,肆意的线条与强烈的色彩让人不禁联想起画家梵高的油画《向日葵》。它由纯羊毛手工编织打结工艺制作而成,通过色彩的过渡与跳跃展现出阳光向上的人文精神,充满生机蓬勃之感。仅向日葵花朵中用到的黄色,就有七八种之多。

《向日葵》

早在元代开始,地毯就逐渐成为宫廷御用品,宫毯也由此得名。宫毯技艺于2008年列入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2010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门在经纬线上的编织艺术,宫毯的制作分为设计、编织、片剪和整理四大工序。像《向日葵》这样一件尺幅不小的作品,仅是编织步骤就需要工匠单人耗费8个月的时间。

在当代,能工巧匠们不再满足于传统历代图案,而是不断将今人的时尚审美融入设计中。在薛氏地毯工作室,一家三代人都从事与宫毯相关的工作——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原北京市地毯研究所所长薛龙冠,到进行宫毯创作三十余年的北京市工艺美术大师薛青,再到从事燕京八绝宫毯的传播与科普工作的薛青之女薛江文燕。今天,包含宫毯在内的“燕京八绝”与各地各民族的非遗技艺一道,如同盛开的花朵,在阳光雨露沃土中枝繁叶茂,绚丽多姿。

景泰蓝作品《祥瑞》

108道工序造出非遗精品

景泰蓝又称“铜胎掐丝珐琅”,因为在明景泰年间(公元1450-1457年)得以昌盛,又多以蓝色(孔雀蓝和宝石蓝)为釉,故称为景泰蓝。景泰蓝的制作工艺,既运用了青铜和烧瓷的传统技术,又吸收了传统绘画和雕刻的技法,堪称中国传统工艺的集大成者。一件景泰蓝,需要经过制胎、掐丝、点蓝、烧蓝、磨光、镀金等大小108道工序,十余次反复入火烧炼方能绽放风姿。

在展厅里,有一件名为《祥瑞》的景泰蓝作品格外引人注目,既富丽典雅,又新颖别致。它以藏羚羊为造型,纹饰以吉祥如意、三阳开泰为主,环绕在寓意“福寿安康”的传统纹饰缠枝莲相结合的图案中,其结构连绵不断、生生不息。高高扬起的羚角,造型夸张,配色参考民族服饰色彩,虎睛石镶嵌在羊首眼睛之上,更显端庄稳重和威严。

《祥瑞》

在当代景泰蓝技艺的推陈出新中,“珐琅张”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祥瑞》的创作者、北京工艺美术大师张旭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同禄之子,张同禄将一生献给了景泰蓝技艺,创作出多件精美绝伦的国礼。2022年,张同禄病逝,薪火相传的珐琅传奇仍在延续,和父亲一样,张旭也将把景泰蓝当作自己一辈子的追求。

观展·解码

“大块头”与“小徽宝”

此次展览中,有一个“大块头”,那就是目前我国最大的雕漆鼎——《锦绣中华》雕漆大鼎,它重400斤左右,高1.55米、宽1.28米、厚0.95米,以天然大漆髹涂270道。这件雕漆鼎采用了后母戊大鼎的造型,四面图案为长城的山海关、居庸关、嘉峪关和毛主席诗词《沁园春·雪》,表现了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和祖国壮美山河。边饰图案用青铜纹和繁复的带状回纹装饰,底部图案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方神。整体造型图案和雕刻精美,给人以雄浑壮观、大气磅礴之感。

与此同时,展览里也有很多体形小巧的艺术精品,但它们的影响力与“重量级”相比也丝毫不逊色。例如北京奥运徽宝,作品设计灵感来源于中国古代的“传国玉玺”。奥运徽宝作为北京奥运会会徽的载体,表达了中华民族心向奥运、追求和平的心愿。这些技艺与风格各异的作品,都是匠心独运的文化瑰宝。

“在这次展览中,观众可以欣赏到燕京八绝老中青三代传承人的杰作,从中感受到他们是如何在守正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创作出属于这个时代的优秀作品。”王雪梅说道。科技的快速进步与文明的交流互鉴,也让燕京八绝的传承大师们得以博采众长、海纳百川,从而不断推出既有传统工艺特点又融合时代创意的工艺精品。

观展·提示

●地点:国家大剧院艺术馆东展览厅

●票价:免费,观众凭大剧院参观票即可进入展厅参观

●展期:至8月4日

京津冀探展

编辑:洪燕杰,王海萍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