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08 19:38
近期,流村镇北流村的不少村民发现,“家门口”新亮相了一个应急服务站,站内应急物资储备丰富,村民不仅可以参观体验,还可以在服务站里学习应急救护知识,提高自己的应急技能。据介绍,这是我区在全市率先建成的首座应急服务站,标志着我区基层应急管理标准化建设迈出了关键一步。
为进一步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创新解决基层应急队伍持续建设发展的问题,夯实应急管理工作根基,今年以来,区应急管理局紧抓“实干争先年”主题活动契机,经过多轮次实地调研与专家论证,计划在6个村(社区)、1个前沿指挥部、1家文旅场所等8个点位试点建设应急服务站,努力实现“最小”应急单元“最大”平安守护。
应急服务 平战结合
打通应急管理“最后一公里”
目前,北流村应急服务站内配备了发电机、抽水泵、大功率照明灯、皮筏艇等大型设备,以及防护、救生、防火、防汛、救助、预警等11类58种专业应急物资,能有效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和突发事件。偶尔有路过的村民走进服务站参观了解,工作人员热情地向大家介绍各类物资的功能、使用方法以及应急救护常识,帮助大家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我们组建了灾情信息员、安全生产巡查员、护林员等在内的应急管理工作组,工作人员每日在服务站轮流值守,开展急救知识宣讲、应急技能培训、突发状况处置演练等活动。”区应急管理局应急管理科科长安宁介绍,有了专业的应急人员和防护装备,基层突发情况的处置能力将有效提升,“例如,发生火灾时,应急服务站的专业队伍可以第一时间进行应急处置,一些小型火灾在消防救援到位前便能扑灭,可以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据了解,作为应急管理工作的下沉和延伸,北流村服务站将履行社区(村)先期处置、自救互救、巡查检查、宣传教育等职能,增强基层防范化解各类安全风险能力。“依托基层应急服务站的建立,我们还形成了‘平时’宣传引导、隐患排查、监测预警,‘急时’先期处理、自救互救、善后恢复的‘平战结合’体系,切实打通了应急管理‘最后一公里’。”安宁表示。
培训赋能 演练聚力
锤炼应急救援过硬本领
在北流村应急服务站建成投用当天,区应急管理局还组织流村镇相关科室、各村“两委”干部共计40余人,以实物讲解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形式,开展教育培训和实操演练,锤炼基层应急救援队伍的过硬本领,提升应急救援能力和水平。
工作人员以站内各类应急物资为主,对参训人员逐一讲解使用方法、注意事项、操作规程,以及管理、发放、调用、回收、补库等工作机制,叮嘱大家一旦发生灾害,要在专业救援队伍到来之前,抢抓“生命救援黄金十分钟”宝贵时间,使用站内应急物资实施先期处置和自救互救,最大程度降低因灾害给群众带来的人身财产损失。
随后,在王家园水库,参训人员还详细了解了抽水泵、发电机、冲锋舟的使用场景、操作方法以及开展群众避险、转移人员等注意事项。现场,大家在做好安全防护和专业人员的引导下,亲身体验救援过程。
下一步,区应急管理局将紧密结合“实干争先年”主题活动要求,持续深入做好其余7个应急服务站试点建设工作,结合辖区灾害风险特点和地域环境现状,推动应急管理力量下沉、保障下倾、关口前移,并针对性开展业务培训、应急演练、宣传警示等应急管理活动,提升基层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和各类灾害处置水平,以高水平安全保障昌平区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