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09 12:11
一册书有一册书的价值,收藏旧书与新书相比较,更有它特殊的意义。尤其是藏在旧书中用过的痕迹、留存的片言、扉页的题字等,都可能引起后来拥有者的兴趣,借此以探究竟,以寻迷情,发现字迹背后蕴藏的秘密。正如著名学者陈子善所言:“每本签名本,从保存、流传到散佚,都有一个故事,当中可能包含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就是所谓的以小见大。”
在我的藏书中就有部分这样的书籍,打开扉页,看到上面或正或草的字体,或方或圆的印章,自己就像福尔摩斯发现案件的蛛丝马迹一样,沿着这个线索,做一番深入的探究,追寻书内曾经的故事。当经过一番辛苦,找到答案,摸得真情,其过程如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所言:“武陵人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得到的快乐“不足为外人道也”。
张守义是著名的装帧家,他为许多名著设计装帧和插图,风格独特,别具匠心。我藏有他的《张守义的笑》一书,该书是作者生活的漫画随笔,用老油灯、老酒具、石头、啤酒等组成了其形而下物化的存在,真诚、热情及欢笑和适度的幽默,构成了其形而上的精神空间。打开扉页,映入眼帘的是作者的插图和潇洒随意的笔记留言:“熙坤老弟,一笑年少,酒仙——守义(下钤红印),乙酉初夏。”看到题词,感觉一股暖意迎面扑来。“老弟”这称呼,亲切自然,非外人也;“一笑年少”对友人的祈愿,与本书的宗旨相吻合;“酒仙”二字既能体现作者本人的生活特性,也富个人谐趣。这样的话语,令人心旷神怡,不禁哈哈一笑,书之乐趣,尽现眼底。
前些年我购有一册韦力先生的《古书收藏》。2018年去北京参加孔夫子网举办的韦力的讲座,听完讲座之后,请他在带去的此书上签字。韦力先生翻开书后,略一沉思,在扉页写下了:“得失随缘,某某先生雅正。”
韦力先生著有两本书《得书记》和《失书记》,记述其几十年来的拍场见闻,谈了自己得书的喜悦和失书的遗憾。“曾经沧海难为水”,作为书界久经沙场的老将,没有古书拍场“血雨腥风”的拼杀与醒悟,怎能写出“得失随缘”这样富有佛性的哲理言语。古书收藏要有得失随缘的心态,人生何尝不是如此。“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得之固喜,失之不忧,才是收藏的最高境界。人生况味,了然于言。
著名藏书家谢其章说过“最理想的藏书是有作者的签名或题词,或者经名流占用、使用并留有印迹的书籍”“一经品题,身价十倍”。韦力先生是古书藏界翘楚,能得到其签字之书,甚是有幸,岂不乐哉?
藏书人读书是深入骨髓的,其情之炽,爱之深,思之丰,远超常人,可谓“一字一页总关情”。
朋友分别、同事结婚,现在一般赠送物品或送钱表达心意。在特定的年代,为好友制作一本书赠送,这是多么深厚的友谊啊!我藏有一本《毛主席诗词》,是两个同志之间的友情见证,内页写到“书赠陈锦琛同志结婚前夕,练亚纯,一九六七年七月十五日”。作者书写《毛主席诗词》,制作了一册精致的手抄小书。其用功之精、书法之妙尽呈书中。友人新婚燕尔,赠书远比送钱物意义深刻得多。君子之交淡如水,非至交不以如此,高山流水,知音难求,赠君一书,情义永存。
阅读书内前人的字句,别有韵味。“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自己买了书,也在扉页写上几行,或记购书过程,或述心得体会,过后翻阅,回想以前,饶有情趣。
旧书收藏,其乐无穷,扉页留言,风景各异。套用伟人的一句词:“阅遍书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作者为旧书收藏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