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每个“旅游特种兵”,都需要便利的行李寄存点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评论员 孙延安

2024-07-09 17:04 语音播报

锐评
进入
京报锐评
看更多
+ 订阅

暑期来临,为应对旅游热潮,杭州市探索实施“行李服务一件事”改革,旨在实现游客与行李的分离行动,不仅在热门区域增设了行李寄存点,还计划构建覆盖全城的行李服务网络,饱受好评。

当前,城市漫步、“特种兵式”旅游等方式悄然兴起,不少游客往往背上包、拉上箱子,就来到一个城市“暴走”。调查显示,近七成游客需要携带行李辗转于交通站点、酒店和景点之间。对于短暂停留的游客来说,无处安放的大件行李,成了出行路上最大的“累赘”,大大降低旅游体验。而有些城市虽然在商场、车站等热门场所设置了一些行李寄存点,但很多时候不仅数量不够、覆盖面不足,指引标识还不够清晰,位置也比较隐蔽,未能有效实现物尽其用。

出门旅游,多少都会携带行李,一路“逛吃”,难免还会买买买。如何打通寄存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让游客免去后顾之忧,很多地方都做出了有益尝试。比如,北京从今年2月起,在多个地铁车站、景区周边投放了共享寄存设备,方便乘客就近寄存;厦门开展“地铁+快递”配送模式试点,利用地铁低峰运力,帮助游客将行李托运至车站、机场等交通枢纽。此次杭州推出“寄存+动态多场景托运”服务,就是为了“让行李跟人走”,即游客一身轻松地去游玩,同时行李安全顺畅到达酒店等指定地点。对于各地来说,让行李寄存柜覆盖更多旅游集散地、商业购物区,让寄存点位置更加显眼,让指引标识更加清晰,让公共服务平台索引更加准确,愈发成为亟须补齐的服务短板。

便捷的行李寄存背后,是一座城市的精细化服务的水平。事实上,除了行李寄存点,不少城市近年来还推出免费茶饮点、免费充电柜、快递外卖小哥休息站等,都因紧扣公众现实需求,赢得了形象口碑。我们常讲城市服务要拿出“绣花精神”,所谓“绣花”,就是要在细微处见功夫、见质量、见情怀。

服务理念向前一步,配套措施紧随其后,不断解决各种难点痛点,城市便会更加有人情味,公众也能充分感受到蕴藏其间的暖意。


编辑:孙延安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