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10 16:37
企业未经工商注册,领队未经系统培训……近日,有媒体调查发现,时下不少户外运动组织水平良莠不齐,“缺少资质”已是常态,遍地都是“野生机构”。
徒步、骑行、露营、攀岩、登山……这些年来,户外运动悄然走热,成为一种流行的生活方式。很多人不再满足于去传统景区拍照打卡,而是向奇洞幽谷、流泉飞瀑进发,去寻找户外探险的刺激。但硬币的另一面也很明显,那就是种种事故不时出现。“驴友探险迷路被困深山”“驴友深山徒步不慎坠崖”“驴友横渡溪流被冲走遇难”……户外运动探险是极其专业的领域,并非稀松随性的旅行。不仅需要充实的计划、预案,还需要大量专业知识以及专业装备打底。没有专业人员给予指导或安全保障,说走就走就是以身犯险。
我们常说,专业的事要交给专业的人来干。为了避险,一些户外“新手”逐渐趋向于跟随大小团队走向旷野。比如在出游平台、网络社区上,有人发起活动项目,马上有人参与呼应。也正是瞄准了户外运动的消费新需求,各种各样的户外运动组织如井喷般涌现。丰富的渠道,某种程度上降低了普通驴友参与户外探险的门槛。可如果“专业的不专业”,驴友一不小心碰上无资质、专业能力堪忧、风险意识不足的“野生机构”“二把刀领队”,岂不成了“险上加险”?这样的组织,又拿什么保护大家安全?
更重要的是,一些户外组织对外招募时为了“获客”,宣传文案中并未对参与人员的身体状况、户外活动经验等内容做要求与提示。爬野山、钻溶洞、攀崖壁、探秘境,种种描述更颇有一种“越野越刺激”的观感。这种“重乐趣、轻安全”的引流方式,也在无形中增加着户外探险活动的风险。
户外运动组织野蛮生长,与监管失严不无关系。有人建议,鉴于其与旅行社性质相似,不妨参照监管旅行机构的标准,为其定好规矩。那么在此基础上,从业人员到底要取得什么样的资质才能带团出行;万一发生事故,组织者又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等,也都是监管亟须补上的短板。相关方面应尽早建立相关执业规范,强化领队、教练和救援人员的培训及资格审查,对户外探险组织的申报、技术人员培训等严格把关,扎实举办业务培训与安全知识讲座,用多多益善的“安全行囊”堵住风险缺口。
户外活动“风险常伴”,当用理性激发灵感、用规矩拥抱热爱。广大爱好者,既不能盲目自信,也不可盲目轻信,这样才能既有“这一次”身体心灵的极大丰收,又有“下一次”“再一次”的长久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