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耀会长城日记①丨我的人生和长城连在一起
河北日报客户端

2024-07-12 11:08 语音播报

头版

编者按

“跟着董耀会再走长城”纪行式采访近日在秦皇岛山海关老龙头开启。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由河北日报、纵览新闻组成的联合采访团队,将跟随中国长城学会首席专家、副会长董耀会走访长城沿线的省区市,全媒体展现长城保护和长城风貌。本版特摘编董耀会再走长城路上撰写的部分日记,以飨读者。

山海关老龙头。(本报资料片) 河北日报记者赵杰摄

山海关古称榆关,也叫渝关,又名临闾关,向北是辽西走廊西段。这里地势极为险要,为古碣石所在地,所以史家又称其为“碣石道”。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中山王徐达在此建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1984年5月4日晨,我和同伴从山海关老龙头出发,告别家乡,踏上了对明长城徒步考察的万里征程。

40年来,经常有记者问我:为什么要做徒步考察长城这件事?

其实,我们当时的目标有三个:第一,在长城上留下自己的足迹。古代长城是分段修建和分段戍守的,我们想留下从山海关到嘉峪关徒步长城的完整足迹。第二,记录当时长城保护的真实状况。在此之前,中国明代长城真实的样貌很少有人知道。第三,作为文学青年,一路展现自己的心路历程,记录那些所见所闻的人和事,这也算文学创作。

40年来,我始终奔波在长城沿线。朋友说,董耀会不是在长城上,就是在长城往返的路上。毫无疑问,山海关是我来的最多的地方。

6月17日清晨,董耀会在山海关老龙头故地重游感慨万千。河北日报记者郭昭 史晟全摄

山海关是明长城重要关隘之一,被称为“天下第一关”。它为什么能获此美誉?

首先是山海关地理位置重要。山海关东接东北平原,西连华北平原,是东西交通的重要关隘。古人称赞其为“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

第二是山海关历史文化地位重要。这里在新石器时期,就是人们生活的重要聚落。到了隋唐,特别是明清及现代,更是发生了很多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要事件。

第三是长城建筑的独特地位。山海关长城以关城为中心,拥有高大的城墙,城墙上建有城楼、箭楼、角楼,城外还有护城河等。除了关城,还有东罗城、西罗城,关城两侧还有南翼城、北翼城,关城东有威远城,临海还有宁海城,七座城堡构成了一个严密的防御体系。

山海关的确很壮观。形容山海关有句话,叫作“倚山襟海”。山就是燕山,海就是渤海,关城居于山海之间。山海关老龙头有一通石碑,上书“天开海岳”四个大字,描写的就是山海关的气势。

山海关古称榆关,也叫渝关,又名临闾关,向北是辽西走廊西段。这里地势极为险要,为古碣石所在地,所以史家又称其为“碣石道”。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中山王徐达在此建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山海关关城东门“天下第一关”箭楼。(本报资料片)河北日报记者朱艳冰摄

山海关城楼巍然耸立,城楼上的“天下第一关”匾额,为明朝书法家萧显所书。五个楷书大字,笔力苍劲浑厚,与威严的城楼浑然一体。站在城楼上向北望去,能看到角山长城的雄姿,南边蔚蓝色的大海也朦胧可见。

古城四面开有城门,分别为镇东门、迎恩门、望洋门和威远门,如今四门俱存。四座城门之上,原先都筑有高大的城楼,因年代久远,或毁于战火,或毁于天灾,到最后仅存镇东门城楼。山海关城墙经过修缮,已旧貌换新颜,同时还复建了关城南门和西门上的城楼。

角山在山海关城的北面,有“榆关八景”中的“山寺雨晴”“瑞莲捧日”等景观。角山长城从山脚的旱门关到大平顶,有1536米长,现在已经成为登山爱好者锻炼身体的一个好去处。长城墙体高度一般为7至10米,宽度平均在4至5米。在山势陡峭之处,干脆就利用山崖代替墙体,看上去十分险峻,易守难攻。

山海关城东望夫石村北凤凰山顶上,建有规模不大的孟姜女庙,又称“贞女祠”。由山脚下拾级而上,可进庙内。殿后有“望夫石”,相传孟姜女万里寻夫至此,立在这块巨石上向远处的长城眺望。望夫石往南很远的海边,有两块突出海面的礁石,高者似碑,低者似坟,相传为“姜女坟”。在姜女坟附近发现了秦始皇碣石行宫遗址群。

孟姜女寻夫哭倒长城的传说,同“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一起被称为中国民间四大传说。在山海关一带,关于孟姜女的故事这样口口相传:

孟姜女为葫芦所生。其根生姜家,果长在孟家,所以为孟姜两家所养。她长大成人后才貌双全,偶遇英俊后生范喜良,招其入赘为夫。拜堂成婚那天,范喜良被抓去修筑长城。孟姜女日夜思念丈夫,眼见天寒地冻,便赶制寒衣,千里迢迢到边关寻夫。到了长城脚下,方知丈夫已亡。孟姜女悲痛欲绝,扶墙痛哭,直哭得天昏地暗、城墙倒塌。

在山海关一带流传着的,还有那些为国家、为民族牺牲的英烈故事。

1932年底,侵华日军不断向山海关当地驻军发起挑衅。大战在即,驻军将领何柱国发布了慷慨激昂的《告士兵书》:愿与我忠勇将士,共洒此最后一滴之血,于渤海湾头,长城窟里,为人类张正义,为民族争生存,为国家雪奇耻,为军人树人格。上以慰我炎黄祖宗在天之灵,下以救我东北民众沦亡之惨。

1933年1月,战斗打响,中国军队英勇还击,战况激烈。在日军飞机和海军炮火的轰炸下,许多将士壮烈牺牲。这次战役,揭开了长城抗战的序幕。

我们应该感恩这些英烈,也应该感恩长城。英烈们的生命已经融入了长城,我深感荣耀的是自己的人生经历也完全和长城连在了一起。长城人生对我而言已经是一种活法,这个经历或许对很多年轻人会有些激励作用。

(2024年6月17日,山海关)


编辑:谢永利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