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发布,大运河漕运研究再添新实物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牛伟坤

2024-07-12 13:14 语音播报

热点

712日,国家文物局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发布浙江绍兴稽中遗址、江苏盐城盐业考古、河南开封北宋东京城景龙门遗址、江苏淮安城市考古4项考古最新进展。其中,淮安城市考古为研究大运河漕运等问题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考古人员在绍兴稽中遗址发现了越国与汉代建筑基址,出土会稽”“山阴等墨书文字,首次在绍兴古城内确认越国建筑的存在,为探寻越国都城提供重要线索。此外,还发现两汉高等级官署建筑,是两汉郡县考古的重要发现。

盐城市一系列盐业考古发现,不断明晰我国江淮东部盐业生产历史发展脉络。其中,沙井头遗址推测为西汉盐渎县城所在地,缪杭、后北团遗址分别被实证为唐代和南宋延续至明清时期的制盐聚落,对研究西汉以来中央政府对沿海地区盐业的管理,以及不同时期制盐工艺的技术传承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开封景龙门遗址是北宋东京城内城北墙中部城门遗址,城门整体结构为一门三道式,由门道、隔墙及两侧墩台构成,是目前考古发现北宋时期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都城城门遗址,为认识北宋东京城结构布局、建筑制度提供了重要实证。

淮安市3处考古新发现反映了明清时期大运河沿线市镇发展、人地关系演变与河道治理与变迁的历史。其中,庆城门遗址是淮安旧城的西门,完整揭示出主城门、瓮城及排水系统的整体格局;新路遗址是一处保存完整、格局清晰的明代街巷类遗址;板闸镇遗址是一处明清时期市镇遗址,为研究大运河漕运、盐运和关榷税收等问题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国家文物局表示,未来将持续推动落实先考古,后出让制度,不断加大城市考古研究和文物保护利用,保护传承历史文脉。

图片据央视


编辑:王琼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