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老人突发脑卒中,静脉溶栓及时恢复佳——认识脑卒中急救时间窗
2024-07-15 10:48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近日,87岁的王爷爷突发言语含糊伴右侧肢体麻木无力,家属立即将其送至应急总医院急诊。

急诊医生接诊后,初步考虑为急性脑血管病,此时距王爷爷发病为1小时,处于静脉溶栓时间窗,急诊内科立即启动卒中绿色通道,进行头部CT排除脑出血,心电图未见异常,快速血糖,采取血标本。同时通知神经内科李医生到场进行NIHSS评分5分(右下肢肌力3,感觉1,构音1),经过评分后,诊断为脑梗死,考虑发病时间在静脉溶栓时间窗内,排除相关禁忌症,向家属充分交代静脉溶栓治疗的必要性、获益及风险,家属知情并签字同意。

此时,王爷爷从发病到送至医院的时间为20分钟,在医护人员的通力协作后,一小时后溶栓结束,王爷爷语言功能恢复,右侧肢体可抬离床面并抵抗一定的阻力。入院后,经积极筛查脑血管病危险因素,进行二级预防及康复训练,王爷爷出院时基本恢复发病前状态。

然而,并不是每个患者都能像王爷爷一样幸运。由于不少患者及家属不能及时识别急性脑卒中或对静脉溶栓治疗认识不够,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往往预后不佳,留有后遗症,生活质量明显下降。

什么是脑卒中?

脑卒中(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大脑血液供应异常,造成大脑缺血、缺氧的急性疾病。脑卒中分类主要分为出血性卒中和缺血性卒中。

出血性卒中是指血管突然破裂出血导致的卒中,血液从破裂的血管漏出到大脑内或者大脑周围,漏出的血液会导致脑组织水肿,病情严重的则需要手术治疗。

缺血性卒中是指各种原因所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而出现脑神经功能缺损的一类临床综合征。

什么是静脉溶栓治疗

缺血性脑卒中约占脑卒中的80%,而静脉溶栓是目前超早期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结局最有效的药物治疗手段。静脉溶栓是通过静脉注射溶栓药物,溶解血栓,再通阻塞的脑血管、恢复局部脑组织血流供应、挽救缺血半暗带,从而最大程度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我国目前使用的溶栓药物主要为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和尿激酶,其具有严格的时间窗,分别为4.5小时及6小时。6小时内,越早溶栓,获益越大。超时间窗后,缺血半暗带的神经细胞已经死亡,使用溶栓治疗无意义,且血流再通可能导致再灌注损伤加重病情。

脑梗死都可以静脉溶栓吗?

并不是所有脑梗死患者都可以采用静脉溶栓治疗,需患者及家属一定配合医生提供详细病史。比如患者实际年龄、发病时间、最后正常时间,既往有无脑出血、脑肿瘤、血液系统疾病,近期是否有脏器出血、外伤、手术、脑梗死、心肌梗死等病史,是否使用华法林、利伐沙班等抗凝药物等。评估静脉溶栓绝对禁忌症和相对禁忌证。对有相对禁忌证的患者,需充分权衡利弊、评估获益和风险后做出决策。

静脉溶栓是否一定有效?

静脉溶栓药物不是神药,有效率并非100%,它并不一定能够使血管完全再通或症状完全恢复,甚至可能会出现病情继续进展、溶栓后血管再次闭塞等情况,但整体来说是有益的。约40-60%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后症状改善,比不溶栓的患者增加了约15-30%预后良好的机会。

静脉溶栓有无风险?

静脉溶栓最主要的风险是出血,包括脑、皮肤、胃肠道、泌尿系统等全身各部位出血。极少数患者可能还会出现药物过敏等其他不良反应。在溶栓期间及溶栓后24小时,需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症状变化等。

神经内科团队

静脉溶栓治疗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救治中起到重要作用,同时,患者和家属的积极配合也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应急总医院神经内科全体医护人员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

来源:神经内科

作者:李梦初

审核:周卫东

编辑:莫鹏

监制:彭雪征


作者:

应急总医院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