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17 10:56
今年是邓小平、习仲勋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为“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活动题词40周年,也是我们出发徒步考察明长城40周年。
1984年5月4日至1985年9月24日,我和吴德玉、张元华从山海关出发,历时508天徒步长城,走了7000多公里后,最终到达嘉峪关,在长城上留下了人类第一行完整的足迹。最开始只有我和吴德玉两个人,两个月后,张元华也加入进来,三个人一起走。
徒步长城准备了两年
为什么要徒步走长城?我是秦皇岛人,18岁参加工作在秦皇岛电业局做外线工。架高压线经常在野外施工,特别是在山上接触长城。秦皇岛有200多公里的长城,每一段的修建都不一样。有石头墙,有砖墙,还有土墙。每一座空心敌楼也不一样,有两三个窗户的,有四五个窗户的。门的式样和位置也都不一样。这在我心里埋下了探索长城的种子。
我也热爱文学,文学一直是我的一个梦,于是总想写点关于长城的文字。长城是什么时候修建的?谁修建的?修建长城做什么?有一天,我突然产生一个想法:既然长城是分段修建的,也是分段守卫的,那么长城上肯定没有人从头到尾地走过。如果在长城上留下人类第一行完整足迹的是我,这将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
长城是什么样,谁也不知道,当时也没有国家相关部门做过调查。走完了,把长城的现状记录下来留给后世,肯定非常有意义。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好朋友吴德玉和张宝忠,他俩也同意参加。我们为此准备了两年:一是对长城知识的储备,主要是查找长城修建的历史文献;二是增强体力;三是积累经费。
长城资料的查找过程并不顺利,那时候想了解关于长城的信息,并不像现在有如此丰富的资料。关于长城的书非常缺乏,长城状况是什么样的?资料完全是空缺的。为了更多地了解长城,便去找老一辈的文化人去请教。我还查阅一些当地的州府县志,为了能看到全国各个地方志,又特地到北京图书馆去查。北京图书馆那时是在北海,当时还没有现在的国家图书馆。为了省钱,我晚上就在图书馆附近找一个可住宿的澡堂,1.5元洗个澡,然后在澡堂大堂的床上睡觉。出发之前,我已将长城沿线的州府县志基本查完了,包括明朝的史鉴。我们考察的是明代的长城,还查了《九边图说》《边政考》等与明代长城相关的历史文献。
正式出发前,我做了详细的计划。把每个月要走到哪里,走什么路线都计划好了。我们使用的是军事地图,上面对长城标注得非常清楚。本来是打算和两个发小一块走长城,张宝忠临近出发时才跟家人说,遭到家人的一致反对,最终他扛不住阻力退出了。我的爱人却非常支持我,那时孩子刚一岁多,我妈身体也不好,家里全靠她了。
我当时是单位的线路工程队安全员,非常重要的一个岗位,同时还是线路工程队的工会主席。大家都不理解,我们为什么要去做这件事。我们向单位打报告,请单位支持并允许我们带着工资走。我当时是三级工,一个月工资有48元8角。单位没同意,最后只批准了停薪留职。我当时想,既然下定决心,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去做这件事,哪怕是辞职。
老乡做向导走了7400公里
1984年5月4日,我和吴德玉从山海关出发了。我们主要走的是明长城。明代长城的里程,国家长城资源调查结果公布的数字是8851.8公里,40年前我们走的记录是7400公里。
长城徒步考察主要是考察,是要工作的,不能只是走,还要记录下所见所闻。每天拍的照片要编号,晚上要把路线都整理出来。差不多每天都得到将近深夜才能整理完。再写完日记,基本上就到12点以后了,第二天天一亮还得出发。夏天中午太热,要找个凉快地儿休息一下,冬天则中午也会不停地走。
白天行走长城,晚上在老乡家里留宿并整理资料。每天会有一个老乡做向导,陪我们走一天的路,在宿营地住一晚第二天回去。下一个村子,再有一个向导陪着往下一站走。因为仅仅靠地图走不行,长城很多地方以险为塞,只有当地老乡才知道哪条小路能绕到长城的哪个点上去。老乡对当地的山路、小路都熟悉,我们要记录长城的位置地名,地图上基本上都标不出来,全靠向导告诉我们。
在长城徒步的508天,不是极限挑战,而是一次考察。1985年9月24日到达嘉峪关,后来又用了两个月考察了鸭绿江到山海关的明辽东镇长城。我们的考察报告《明长城考实》,是结合历史文献,再把当时的状况记录下来。另外还写了一本通俗读物《长城万里行》,让大家跟着我一块儿走近长城,了解长城。我还有一个计划就是文学的创作,记录下我们自己的心路历程和长城沿线接触的人生百态。这部分内容主要是个人日记,目前已开始整理,争取在徒步考察明长城完成40周年纪念之际出版。
陪伴长城四十年
1987年,长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国加入世界遗产公约是我的导师侯仁之先生提出来的。
在写完《明长城考实》这本书之后,我与吴德玉到北京大学跟随侯仁之先生学习,研究长城。此后40年,我一直致力于长城的研究、保护、宣传和利用,出任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中国旅游协会长城分会会长、中宣部宣教局核心价值观百名特聘讲师。作为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委员,我年近七旬还奔波于督导调研的第一线。60岁之后,我在河北地质大学长城研究院担任院长、在燕山大学中国长城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担任主任,陪伴年轻人为长城事业奋斗,陪伴他们成长是我的最大愿望。
40年来,除了《明长城考实》,我还著有《瓦合集——长城研究文论》《守望长城——董耀会谈长城保护》《长城:追问与共鸣》《明代长城史》《长城史稿》等专著十余种。多次陪同来华访问的各国政要参观长城,如1998年6月美国总统克林顿访华,2002年2月美国总统布什访华,我都作为指派专家陪同参观长城。今年,我为纽约和费城做了长城文化展览,也给宾夕法尼亚大学等美国高校做了长城学术报告。
我主持和参与过多项国家社科基金及部省级长城相关的科研项目。2008年奥运会前受国务院新闻办委托,主编大型画册《长城》,受到各国代表团欢迎。2007年至2017年,主持国家“十二五”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中国长城志》编纂工作,担任总主编。2019年,主持国家文旅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长城文旅融合发展专项规划》的编制。我认为,长城的保护、利用、研究始终是一件在路上的事。
如今,我为长城做事情的状态,正契合孔子所言:“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能以自己有限的生命陪伴长城,对我来说是非常荣耀的事。长城事业已融入了我的生命,有生之年会陪伴着长城,一起走下去。
(作者为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