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通胀削减法》新能源汽车补贴措施 何以引众怒?
中国之声 | 作者 王泽华 丁飞

2024-07-17 19:04 语音播报

汽车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7月16日对美国《通胀削减法》新能源汽车补贴措施表达严正立场。中国机电商会表示,坚决支持中国政府就美国《通胀削减法》新能源汽车补贴措施向世贸组织提出设立专家组请求,推进诉讼程序,维护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合法发展权益。

此前一天,中国致函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构主席,要求就美国《通胀削减法》某些税收抵免案设立专家组。在专家组建立并组成后,将按照诉讼程序开展工作,对案件涉及的事实和法律问题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那么,美国《通胀削减法》的哪些条款引发了上述争端?我国为何要求设立专家组,此举意义何在?为此,总台中国之声记者专访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汽车国际化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孙晓红。

7月15日,中国致函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构主席,要求就美国《通胀削减法》有关新能源汽车补贴等措施一案设立专家组;昨天(16日),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表示,坚决支持中国政府提出设立专家组的请求,维护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合法发展权益。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汽车国际化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孙晓红介绍,这是中方加快推动美国《通胀削减法》世贸争端案诉讼进程的重要行动。

孙晓红:根据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具体的运作过程,第一个是磋商,先把这个问题提出来,双方进行磋商。今年的3月26日,商务部向WTO争端解决机制提起要求,希望解决美国《通胀削减法》项下新能源汽车的补贴问题。后来没有达成一致的解决方案,所以走到第二步,建议成立专家组,请专家组来进行审理。如果对专家组的意见不满意,可以提请上诉复审,时间一般在60天左右,有时候会到90天,复审的结果就是终审结果。最后就是执行与报复,这是WTO规则允许的,审判的结果要执行,或者因为你对我采取了不公平的做法,那我就要对你的做法进行报复。

2022年8月16日,《通胀削减法》通过立法成为美国法律。根据该法,美国将在气候和清洁能源领域投资约3700亿美元,并向购买新电动汽车以及二手电动汽车的美国消费者分别提供7500美元和4000美元的税收抵免,但获得补贴需要满足一系列电池生产组装地的相关要求,中国被排除在外;而根据基于该法进一步提出的电动汽车补贴新规,2024年起,符合税收减免条件的在美销售电动汽车,不得包含任何“受关注外国实体”制造或组装的电池组件,而“受关注外国实体”包括中国企业。孙晓红表示,这一法案一经出台就饱受争议。

孙晓红:这个法案出来以后,不光是中国,包括日本、韩国,还有欧洲的国家,对法案意见都非常大。《通胀削减法》是一揽子的解决方案,其中涉及新能源汽车,这是其中的重头戏。2023年12月份,美国对法案做了一些修订,规定电池包括其中的任何部件,不能来自中国和其他一些特定的国家,叫作“受关注的外国实体”。车就别说了,包括上游的电池、关键原材料,全都给排除了,这完全不符合 WTO规则。中国曾经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我们是没有考虑来源的,包括在中国生产的和进口的,只要满足最高限价要求,都补贴。但是美国有特定的歧视,排除中国等一些其他国家。

以新能源汽车的电池为例,孙晓红介绍,据统计,目前,全球75%以上的锂电池在中国生产,中国锂电池专利数量在全球范围内也是遥遥领先。《通胀削减法》这一条款的施行,意味着美国不少电动车企需要重新调整自己的电池供应链结构,导致成本极大攀升。孙晓红表示,美国这一扭曲市场的手段,只会导致“双输”局面,相当于刀举起来砍向别人,伤的也是美国电动车企和美国消费者。

孙晓红:当时在美国我们统计了一下,大约是103款新能源车,有资格享受7500美元补贴的车,大约只有20款,受益的范围非常小,如果这个车没有中国元素,它的续驶里程、设计、功能方面也可能要差一些。新能源汽车在中国经过20多年发展,车本身还有产业链都是非常强大的,竞争性比较强,而且非常完善。美国这个政策,就是要在美国“复制”一条一样的产业链,这个产业链是完全排除中国的。但是它很难摆脱中国,很多由日韩企业来供应的电池原材料是来自中国的。

有观点认为,在当前新能源汽车供应链成熟的背景下,美方的举动只会推高美国新能源车企生产成本。与此同时,美国新能源车企的竞争力也会进一步下降,补贴政策最终演变为对美国新能源车企的伤害。此外,既然有关新能源汽车补贴的措施被归类在该法的气候和清洁能源领域,那么它能够推动“低碳环保”目标的达成吗?孙晓红认为,如果美方试图在随后的专家组程序中,抗辩其措施是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通过世贸组织规则中有关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例外条款寻求豁免,那么这只能起到“反作用”。

孙晓红:实际上它是延缓了美国的新能源汽车转型的进程。我们知道新能源汽车发展过程中有很多阶段,比方说“里程焦虑”。当时中国也都遇到过这些问题,当时我们解决主要通过市场的竞争和技术进步来把问题克服掉。我们认为美国这个阶段正处在这个坎上,同时它又限制了竞争,限制了技术的合作与进步,对它转型和发展是不利的。我觉得在环境问题上,是值得中美双方来进行真诚合作的一个点,提出用这个理由来说明什么“例外情况”,也是不太合适的。

7月15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美国《通胀削减法》以使用美国等特定地区产品作为补贴前提,排斥中国等世贸组织成员产品,人为设置贸易壁垒,推高能源绿色转型成本,无论如何包装美化,都无法改变涉案补贴歧视性、保护主义和违反世贸组织规则的本质。中方坚决推进诉讼程序,是以实际行动维护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权威性和有效性,维护国际应对气候变化的共同努力。孙晓红认为,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其产业链、供应链已经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期待中美双方借助争端解决机制进行充分沟通,以期达到互利共赢。

孙晓红:新能源汽车在促进全球的绿色脱碳进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技术的发展进步应该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中方一直采取非常开放的态度,包括在美国建设新能源汽车电池厂。关键问题还是双方心平气和地坐下来讨论这个问题到底怎么对双方有利,《通胀削减法》不光是对中国,而且对世界其他国家也都产生同样的效果,大家也都不认可,希望中美双方包括其他国家一起来共同解决这个问题,遵守和延续WTO制定的规则,通过争端解决机制,最后达到多赢的局面。


编辑:曾佳佳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