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博物馆建馆70周年系列回顾——山东博物馆的展览体系
2024-07-20 19:46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从1954年成立至今,山东博物馆已走过了70年的发展历程。7月25日,山东博物馆将举办盛大的庆祝仪式。70年间,山东博物馆凭借其独特的历史魅力和丰富的藏品,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出了巨大的力量。闪电新闻推出系列馆史回顾,带您领略其非凡历程。今天,距馆庆活动倒计时5天,本期介绍山东博物馆的展览体系。

20世纪50年代伊始,山东省博物馆推出“山东地志陈列”展览,从“自然之部” “历史之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部”三部分展示了彼时山东社会人文与发展沿革。1992年10月山东省博物馆搬迁至千佛山北麓,这一时期的展览分为历史陈列和自然陈列两大部分,举办的《齐鲁文化风采展》展示了原始社会至明清时期的馆藏文物珍品。2010年山东博物馆新馆正式向社会开放,依托全省及馆藏文物资源优势,围绕齐鲁大地古代文明、重大考古发现、重要历史遗存,推出了《山东历史文化展》《汉代画像艺术展》《考古山东》等10个固定陈列,形成了彰显山东独特历史文化风貌的陈列体系。特别是2023年《海岱日新——山东历史文化展》的推陈出新,陈列体系建设日趋完善。山东博物馆形成了以《海岱日新——山东历史文化陈列》为核心,以《佛教造像艺术展》《汉代画像艺术展》等专题展览为辐射,以临时展览为亮点的陈列展览体系,展现了中国式陈列展览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基本陈列

基本陈列是博物馆展览的灵魂。《海岱日新—山东历史文化陈列》整体架构运用“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相结合的叙事体例,按照历史进程对展厅进行划分,以中原王朝的更迭为序进行展览叙事,同时彰显那些对山东文化发展,尤其是对中华文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物及事件。展览广泛吸收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等重大工程最新学术成果,展示了沂水跋山旧石器时代中期遗物、淄博赵家徐姚旧新石器时代过渡时期遗物、章丘焦家和滕州岗上大汶口文化遗址等最新考古成果,全面展示山东“六十多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此外,展览注重设计元素与空间环境、时代背景、文物语境的融合,重视信息的可视化表达,配合互动飞屏、听音装置、沉浸式影院等数字媒体手段,形成立体多层的信息解读系统。本展斩获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博物馆协会、中国文物报社组织开展的“第二十一届(2023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精品奖。

《海岱日新—山东历史文化陈列》场景

专题展览

山东博物馆根据全省及馆藏文物资源和地域文化特点,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举办了题材多样的专题展览,有力补充了基本陈列,形成了“历史传承”“文明互鉴”“文化共享”“红色传承”“自然生态”多元一体的专题展览体系。其中《考古山东》通过寿光市双王城遗址古代盐业遗址、高青县陈庄西周城址、沂水县刘家店子春秋贵族墓、临淄区淄河店二号战国大墓等多项重要成果,展示山东的考古工作在全国的重要地位及取得的重要成就。本展在“第十届(2011—2012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评选中荣获精品奖。以《佛教造像艺术展》《汉代画像艺术展》《山东龙——穿越白垩纪》《晶•彩——探寻神奇的矿物世界》等为代表的一系列专题陈列成为《山东历史文化陈列》的重要补充,也成为宣传和展示山东历史文化的窗口。

《考古山东》场景

临时展览

山东博物馆每年都会策划推出一系列集学术性、知识性、艺术性于一体的临时展览。新馆开放以来策划实施的原创和引进临时展览达400余个,打造了优秀的展览品牌。其中,《衣冠大成——明代服饰文化展》以服饰文化载体,展示明代服饰礼仪文化和传统生活方式,展现中华传统的博大精深,塑造“中国风度”,展示“中国气派”。本展荣获“第十八届(2020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精品奖。《家和——中华传统家文化主题展》依托文物,以“家”为线索,以“大家”为背景,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融合的关系,展示了生活的和谐美满。本展荣获国家文物局、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中央网信办主办的2023年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重点推介。通过举办临时展览,不断深掘齐鲁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齐鲁故事”,真正让文物“活”起来,同时带动了一大批文明溯源、文物研究、文物预防性保护及数字化保护、衍生品开发等相关领域的研究项目落地,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提供新动能、新思路。

《衣冠大成——明代服饰文化展》场景

《家和——中华传统家文化主题展》场景


作者:

闪电新闻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