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23 13:43
高速纸包灌装系统平均每秒灌装12包牛奶,一盒牛奶从牧场到包装下线全程不超13小时。100名员工,每年可以创造100亿元年产值……智慧工厂如何成就奇迹?7月16日,北京晚报食饮周刊走进全球乳业首座全数智超级智能工厂——蒙牛乳业宁夏工厂,揭开这座4.0工厂的神秘面纱。
“134556”数字解码超级工厂
“我们的理念就是‘高效、智能、绿色可持续’,将所有业务数据化、所有数据业务化,让数据驱动系统指挥,颠覆了传统的人指挥人的管理模式。”宁夏工厂相关负责人向北京晚报食饮周刊介绍蒙牛宁夏工厂的“智慧”之所在。
高效能密码的首位数字“1”,就是“全数智化”,即智慧工厂的施工蓝图和整体定位——“高效、智能、绿色可持续”。有了蓝图,如何落地实施则是关键。工厂相关负责人表示,工厂最大的突破是“三个彻底打通”:从牛奶到餐桌的产业链打通;工厂内所有设备的接口连接全部打通;第三是整个系统的集成打通。这意味着牛奶的生产过程不是离散的数智化升级,而是3个“全链条”彻底打通的“全数智化”。
值得一提的是智慧工厂搭建的“6大平台”:智慧采供、智慧能源、智慧生产、智慧检验、智慧物流和智慧园区。从产线到安防,到日常办公、人员流动,以数字化的智慧应用推动整个园区的高效能运转。在驾驶舱内的宽大屏幕上,工厂的生产数据实时更新,运维工程师们通过电脑即可便捷操控生产流程。
其中,智慧工厂对采购环节更是从逻辑上实现了颠覆革新。蒙牛集团智能制造有关负责人将工厂的智慧采购比喻为“旅客入住酒店”,工厂内有多少货位、将有多少货物抵达,所有一切都提前预定。智慧工厂采用定制车辆,可与库房既定位点接轨,当装载货物的车辆抵达后即可一键卸货,随后整个库房里的货架会自动分配任务,而所有的空料架也将一键装车,再直接返回至供应商处,整个流程实现无人化操作。
品效合一 数智化驱动高效绿色生产
数智化时代,一切都在被重新定义。在蒙牛乳业宁夏工厂中,管控一体、一人多岗、系统指挥是工厂运行的关键要领。
北京晚报食饮周刊注意到,想要在这座智慧工厂里看到工人作业并不容易,取而代之的是机器设备在数智驱动下有条不紊地进行自动化生产。宁夏工厂相关负责人表示,基于全数智化逻辑和新的运营模式,工厂的组织架构也相应地作出了调整。不同于传统工厂的“金字塔式”的管控命令模式,智慧工厂采用网络与平台化管理,赋能激活模式,形成一人多岗、随机调动的灵活作业方式。
在灌装车间内,工厂采用全球速度最快的灌装机,达到一秒灌装12包牛奶,一小时4万包牛奶的惊人速度。包装过程中,生产线使用自主校料、自主供料的模式,通过预埋机位点,实现包装自动化,打造人机高效协同的创新模式。基于目前的生产情况,包装车间仅需要10名工作人员,而在传统模式中,同样的工作量需要200人来完成。
此外,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也是工厂建设核心之一。任务驱动是智慧工厂运行的关键,智慧能源系统会自动评判生产和能源之间的匹配,根据生产状况优化使用设备效率,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值得一提的是,该工厂已通过由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颁发的 LEED“能源与环境设计先锋奖”绿色建筑金级认证。
经过一年运行,宁夏工厂4大指标“坪效”“人效”“品效”“能效”表现优异,真正实现了“四效合一”。与传统工厂相比,宁夏工厂空间利用率提升37%,包装效率提升67%,坪效提升2.06倍;在人效上,劳动生产率提高近20倍,实现百人百亿的突破;在能效上,智慧能源系统可优化设备数量,减少异常损耗,实现能源消耗整体降低43%。
坚持长期主义 打造乳业新质生产力标杆
自2020年建造全数智超级工厂的设想出炉,蒙牛历经三年的埋头苦干,终于将这座智慧工厂从规划图变为实景图,从探索实践变为行业标杆。因为没有样本可供参考,在工厂的建设过程中,不断否定,不断突破,不断创新,是他们工作的常态,他们将“目标写在石头上,办法写在沙滩上”。宁夏工厂相关负责人表示,数智化转型最大的特点就是长期主义。
作为响应国家奶业振兴计划的重要成果,蒙牛乳业宁夏工厂也是中国乳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通过全方位数智化、绿色低碳和高效能管理,打造中国乳业新质生产力标杆。“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这是新质生产力的特征。蒙牛乳业宁夏工厂所在的银川,地处业界公认的“黄金奶源带”,发展奶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气候条件、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被誉为“奶牛的天堂、乳企的福地”。特别是灵武市高标准规划建设22.4万亩现代养殖基地,规模奶牛养殖场63家,奶牛存栏18.9万头,日产鲜奶2782吨,生鲜乳主要指标均高于欧盟标准,显著优于国内平均水平,已初步形成了从奶牛养殖、良种繁育、饲草种植、饲料配套到精深加工、产品包装、科技研发高端奶全产业链。